
语出《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嫂溺叔援”喻视实际情况而变通做法。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小履紵衫》:“ 李文正公 幼举神童,帝抱到膝上,时其父拜起侍丹陛下。帝曰:‘子坐父立,礼乎?’对曰:‘嫂溺叔援,权也。’”
“嫂溺叔援”是一个源自《孟子·离娄上》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强调在特殊情况下应灵活变通,不拘泥于常规礼法。以下为详细解析:
出自《孟子·离娄上》,记载了孟子与齐国辩士淳于髡的对话。淳于髡问:“男女授受不亲是礼法,但若嫂子溺水,小叔子能否伸手救援?”孟子回答:“若不救,等同豺狼。男女之礼是常理,但危急时需权宜行事。”
部分解释(如、5)将其简单归为“亲戚互助”,但需注意:其核心并非强调亲属关系,而是紧急情况下对礼法的突破。
该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经权之辨”的哲学命题,即在坚守原则的同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为,对后世处理伦理冲突有重要启发。
《嫂溺叔援》是一个成语,意为嫂子溺水,叔叔前来救援。这个成语拆分后的部首和笔画分别是:嫂(女字旁,部首媛,10画)、溺(水字旁,部首水,13画)、叔(又字旁,部首又,8画)、援(手字旁,部首扌,12画)。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一个关于孟子的故事。相传,孟子的叔父有一次看到一个嫂子溺水,她不顾一切地奔跑着,立即跳入水中救起了她。这种亲情和勇敢的行为产生了这个成语。
除了简体字的写法,《嫂溺叔援》在繁体字中写作《嫂溺叔援》。繁体字是在繁复的汉字书写系统中使用的一种字体形式。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嫂溺叔援》为例,古时候的书写方式为嫂→溺→叔→援。这种书写方式反映了古代汉字的演变和书写习惯。
这个成语可以在很多情境中使用,例如: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关照,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相互帮助。例如:嫂溺叔援的故事鼓励人们用亲情和勇敢面对困难。
与《嫂溺叔援》意思相关的其他成语有:助人为乐、自私自利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了亲情和相互关照的重要性。
在组词中,由成语的四个字可组成:嫂叔援溺、援嫂叔溺。
近义词可以是:亲情、互助、互相关照等。
反义词可以是:冷漠、自私、无情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