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匠石 。《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观者如市, 匠伯 不顾,遂行不輟。” 陆德明 释文:“伯, 匠石 字也。 崔 本亦作石。” 郭庆藩 集释:“《文选》 何平叔 《景福殿赋》注、 王子渊 《洞簫赋》注、 嵇叔夜 《琴赋》注、 司马绍统 《赠山涛诗》注、 张景阳 《七命》注,并引 司马 云: 匠石 ,字 伯 。” 清 戴名世 《黄崑圃稿序》:“虽工师匠人,无不睨睨聚观,而况 匠伯 者乎!”
“匠伯”是一个源自古典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匠伯”指古代著名工匠匠石,其中“伯”是他的字。该词最早见于《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观者如市,匠伯不顾”,描述匠石面对巨型栎树时展现出的超然态度。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引申为技艺精湛的工匠代称,但这一用法在古籍中未直接出现,应为后人基于典故的扩展解读。
主要用于:
注: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及注疏,可参考、3、6中的《庄子》相关引文及历代学者注解。
“匠伯”一词是指技艺高超的工匠、技术过人的艺人。他们擅长制作各种工艺品、修复器物以及从事手工艺制造。
“匠伯”一词的部首是“匚”和“人”,其中“匚”是“匠”的部首,“人”是“伯”的部首。
“匠”的笔画数为3,拆分为“匚”和“丬”。
“伯”的笔画数为6,拆分为“人”和“一”。
“匠伯”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称谓,“匠”是指熟练的工匠,而“伯”是古代的一种尊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赞美。因此,“匠伯”可以理解为对技艺高超的工匠的尊称。
“匠伯”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匠伯」。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和现在相比,有些细微的改动。
例如,“匠”的古代写法常见的有“丬”替代“丩”,“人”替代“亻”。
“伯”的古代写法常见的有“搏”替代“伯”。
1. 他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伯,制作的木雕工艺品精美绝伦。
2. 这位老匠伯的手艺独步江湖,他能够修复各种古董器物。
匠人、木匠、匠心、匠道等。
工匠、艺人、技师等。
门外汉、菜鸟、外行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