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书夹,书的套壳。
“书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参考以下解释:
根据搜索结果综合来看,“书襻”可能指古代线装书或简册中用于固定书页的部件(如绳带、夹板等),也可能是书籍外层的保护性封套。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古籍或文献研究中。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形制或历史演变,建议查阅古籍装帧类专著或权威文献。
《书襻》是指捧书或册子的封皮,也可以是书的封面装饰。它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文化方式,用来表达对书籍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
《书襻》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书(shū)和襻(pán)。书的部首为“言”,襻的部首为“衣”。书的拼音是shū,共有4画;襻的拼音是pán,共有10画。
《书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非常重视书籍,他们常常在读书时使用精美的《书襻》来装饰书籍,亦可用作礼物或送人。《书襻》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味,因此在古代社会中,它被视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书襻》的繁体字为「書襻」,它是在繁体字体系中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代略有不同,但是《书襻》的字形变化不大。唐代的《急就篇》中,书的形状就已经和现代相似,只是结构稍微有些变化;而襻则基本上与现代汉字的形态相同。
1. 他用一块红绸制作了一方精美的《书襻》,用来包裹最心爱的书籍。
2. 这本《书襻》上绣着一幅精美的山水画,令人陶醉其中。
1. 书卷襻:指装饰书卷的封皮。
2. 襻裳:指女性衣物的下摆。
近义词:书套、书封、书皮。
反义词:裸书、无书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