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鉴的意思、金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鉴的解释

见“ 金鑑 ”。


亦作“ 金鉴 ”。1.《新唐书·张九龄传》:“﹝ 玄宗 ﹞千秋节,公、王并献宝鑑, 九龄 上事鑑十章,号《千秋金鑑录》,以伸讽諭。”后以“金鑑”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周行抃蹈,各陈金鉴之书。” 清 钱谦益 《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第一问》:“其在今日,所以进金鑑而箴丹扆者,亦必有道矣。”

(2).指明察的帝王。 宋 范仲淹 《谢许守旧官表》:“金鑑临御,多士骏奔。”

(3).指帝王之明察。 宋 范仲淹 《四民诗·士》:“黜陟金鑑下,昭昭媸与妍。”

(4).比喻月亮。 宋 梅尧臣 《晚过天汉桥堤上行》诗:“海月开金鑑,河冰卧玉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鉴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释:

一、字面本义:铜制镜子

“金”指金属(古时多指铜),“鉴”即镜子。“金鉴”本义指以青铜铸造的镜子,用于映照容貌。古代铜镜需精细打磨才能清晰照影,故引申出“明察”“借鉴”之意。

来源:《汉语大词典》(链接)将“金鉴”首项释义为“金属制的镜子”,并引《新唐书·张九龄传》例证。

二、核心比喻义:帝王明察的象征

因镜子可照见瑕疵,“金鉴”被赋予规谏君主、洞察是非的象征意义。最经典的典故出自唐代张九龄向唐玄宗进献《千秋金鉴录》,以历史兴衰为镜劝诫帝王勤政,故“金鉴”成为臣子忠谏或帝王纳谏的代称。

来源:《辞海》(第七版)指出“金鉴”喻指“帝王明察”,典出张九龄事迹。

三、引申用法:清明洞察与珍贵典范

  1. 指代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心如金鉴”形容人明察秋毫,公正无私。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收录“金鉴”的引申义“明察”,引宋代诗文用例。

  2. 喻指可资借鉴的典范

    如“千秋金鉴”指可为后世效法的治国经验。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将“金鉴”与历史借鉴意义关联。

四、文学与历史中的经典用例

五、现代语义的承袭

现代汉语中,“金鉴”主要用于历史、文学语境,保留“明察”“典范”的古义,如“史为金鉴”强调以史为鉴的智慧。

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标注其“现多用于书面语及典故引用”。


参考来源说明:

  1.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hanyudacidian.cn]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
  3.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4. 《全唐诗》《全宋诗》数据库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金鉴”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典故和文学引申,具体如下:

1.词源与典故

“金鉴”最初源于唐代张九龄的《千秋金鉴录》。据《新唐书》记载,唐玄宗在“千秋节”时,张九龄献上此书以讽谏帝王,劝其明察治国。此后,“金鉴”常被用来代指讽谕性的文章或书籍。


2.基本比喻义

字面意为“黄金制成的镜子”,比喻能反映真实情况的事物或人。例如:


3.指代帝王与明察


4.文学中的扩展比喻

在诗词中,“金鉴”偶尔被借喻为月亮,取其明亮、澄澈之意。


“金鉴”的核心含义围绕“镜鉴”展开,既指讽谏文献,也象征明察能力,并衍生出对真实性的比喻。其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常见于历史、文学领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唐书》或宋代文人的相关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避衰昌辉畅利倡乱伧父垂法从略寸肠道范定谟駧駾都人芳春节饭主非议奉公守法粉身碎骨夫力夫荣妻显榦国狗盗鸡鸣刮胡子汉礼盍稚鸿爪猾吏黄金菊黄石弧精活扑剌兼诣竟使遇哨斤两九棘铿铿诳告狂艳揆叙灵雨随车霾晦命在旦夕能品沛艾偏滥蚍蜉戴盆穷鸟触笼弃子缺吃少穿人事代谢伤寒论胜筭射埻史李霜臼廋疏缩迹特牛外婆家往术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