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鉴的意思、金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鉴的解释

见“ 金鑑 ”。


亦作“ 金鉴 ”。1.《新唐书·张九龄传》:“﹝ 玄宗 ﹞千秋节,公、王并献宝鑑, 九龄 上事鑑十章,号《千秋金鑑录》,以伸讽諭。”后以“金鑑”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周行抃蹈,各陈金鉴之书。” 清 钱谦益 《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第一问》:“其在今日,所以进金鑑而箴丹扆者,亦必有道矣。”

(2).指明察的帝王。 宋 范仲淹 《谢许守旧官表》:“金鑑临御,多士骏奔。”

(3).指帝王之明察。 宋 范仲淹 《四民诗·士》:“黜陟金鑑下,昭昭媸与妍。”

(4).比喻月亮。 宋 梅尧臣 《晚过天汉桥堤上行》诗:“海月开金鑑,河冰卧玉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金鉴”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典故和文学引申,具体如下:

1.词源与典故

“金鉴”最初源于唐代张九龄的《千秋金鉴录》。据《新唐书》记载,唐玄宗在“千秋节”时,张九龄献上此书以讽谏帝王,劝其明察治国。此后,“金鉴”常被用来代指讽谕性的文章或书籍。


2.基本比喻义

字面意为“黄金制成的镜子”,比喻能反映真实情况的事物或人。例如:


3.指代帝王与明察


4.文学中的扩展比喻

在诗词中,“金鉴”偶尔被借喻为月亮,取其明亮、澄澈之意。


“金鉴”的核心含义围绕“镜鉴”展开,既指讽谏文献,也象征明察能力,并衍生出对真实性的比喻。其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常见于历史、文学领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唐书》或宋代文人的相关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金鉴

《金鉴》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金和鉴。

拆分部首和笔画

《金鉴》的第一个字部首是金,它属于金字旁;第二个字部首是钅,它属于金属部。金有8画,鉴有15画。

来源

《金鉴》一词源自于古代的文献。它在古代一般指的是一种用黄金制作的鉴定器具,用来检验金银的纯度和质量。

繁体

《金鉴》的繁体字为「金鑑」,字形略有差异,但意义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金鉴」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大致无变。

例句

1. 他使用了金鉴来确定这块金子的纯度。

2. 这本书就像是金鉴,帮助我识别了真相。

组词

金银、金币、鉴定、鉴赏。

近义词

检验、鉴定、辨别。

反义词

伪造、欺骗、假冒。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