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法官的别称。《鹖冠子·王鈇》:“治不踰官,使史李不误,公市为平,生者不喜,死者不怨。”
“史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史李”指古代法官的别称,主要用于司法领域,强调其职责的公正性与专业性。该词出自战国时期的道家典籍《鹖冠子·王鈇》,原文为:“治不踰官,使史李不误,公市为平,生者不喜,死者不怨。” 此句意为:治理不超越职权,使法官(史李)公正无错,市场交易公平,生者不怨恨,死者无遗憾。
历史背景
“史”在古汉语中可指掌管记载史实的官员,而“李”可能与司法职能相关(如李树象征公正)。两者结合后,逐渐演变为对法官的特定称谓。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司法体系,强调官员的职责界限与司法公正性。例如《鹖冠子》中通过“史李”体现法治理想。
部分资料(如)提到“史李”作为成语形容历史名人或杰出人物,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辞书,可能是现代误读。建议优先参考《鹖冠子》及汉典等古籍释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鹖冠子》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史李》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
拆分字的部首是:“史”是上部的部首,表示与历史相关的事物;“李”是木部的部首,表示与树木有关的事物。
拆分字的总笔画数为13个,其中“史”的笔画数为5个,而“李”的笔画数为8个。
“史李”这个词是源于中国姓氏之一的“李”的发音,与姓氏相关的信息逐渐演变成为了汉字词语。
在繁体字中,“史”和“李”的形状保持不变。
根据古代的写法,史和李的一些写法如下:
1. 他的名字是史李,是学术界的知名人士。
2. 这本书是关于史李族谱的研究。
组词:史学、史料、李氏、李子、李府、李家
近义词:古史、历史、史书、树木、果树
反义词:现代、将来、未来、无历史、无树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