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芳春节的意思、芳春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芳春节的解释

道教以农历二月八日为“芳春节”。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按道经以二月一日为天正节,八日为芳春节。”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道经二月八日为芳春节。 玉晨大道君 登 玉霄琳房 ,四盼天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芳春节是汉语中对春季的美称,特指草木芬芳、生机盎然的春天时节。该词由“芳春”与“节”复合而成:“芳春”源于古汉语,形容春季花草繁盛、香气馥郁的景象;“节”则指具有特定气候或物候特征的时段。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自然时令特征

    “芳春”本义指农历二至三月的仲春时节,此时百花竞放,草木清香。《汉语大词典》释“芳春”为“春天”,并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春曰芳春、青春”。唐代诗人王维《洛阳女儿行》中“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即描绘了芳春节的典型景象。

  2. 人文情感象征

    古人常以“芳春”寄托对生命力的赞美与惜时之情。如李白《愁阳春赋》:“演漾兮涵芳春”,借春景抒怀。宋代《岁时广记》记载,芳春节盛行踏青、赏花等民俗活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文化内涵演变

三、现代使用场景

当代汉语中,“芳春节”多用于文学创作或传统节庆宣传,如地方文化节常以“芳春”命名(如洛阳牡丹文化节),延续其承载的自然美学与人文精神。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岁时广记》(陈元靓,南宋)
  3.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宋代)

网络扩展解释

“芳春节”是道教传统节日之一,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与日期 道教将农历二月初八定为“芳春节”。这一名称中的“芳春”指春季花草繁盛、香气弥漫的景象,契合道教崇尚自然的理念。

  2. 历史文献记载

    •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记载:“按道经以二月一日为天正节,八日为芳春节。”
    • 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补充:“玉晨大道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描述节日期间道教神祇的活动。
  3. 相关背景 道教在农历二月有两个重要节日:二月初一的“天正节”与初八的“芳春节”,后者更强调对春季万物生长的崇敬。部分文献将“芳春”与“青春”关联,暗含生命勃发之意。

注:不同文献对节日习俗记载较少,可能与道教内部流派差异或历史演变有关。如需完整古籍原文,可参考《五杂俎》《事物异名录》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案览百舌鸟宝鸡市抱朴含真八字波阜簸土扬沙朝闻夕改乘便车营大半天祷书对联咄咄逼人法律覆落负命狗吠之警构哄桂芝过火虎眎简深激动看视快照逵巷厘分琳阙龙骧虎步漫浸媚好面誉背毁明畅明孝陵明翼母牛乃公滂浩剽剠劝创遶梁热芭稔泰上智师船释宗守约施搏属笔韬默铁筋挽路委舍伪廷违义雾惨云愁无次崄艰小太太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