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猾的官吏。 汉 王充 《论衡·商虫》:“豪民猾吏,被刑乞贷者,威胜於官,取多於吏。”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关梁所以禁非,而猾吏因之以为非焉。” 清 戴名世 《庚辰浙行日记》:“﹝ 姜公 ﹞察知其妄也,任余益专……轻薄之士及猾吏自是不敢为飞语。”
“猾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á lì,指奸猾的官吏,通常用来形容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欺上瞒下的官员。以下是详细解释:
“猾吏”由“猾”(狡猾、奸诈)和“吏”(低级官吏)组成,特指那些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欺压百姓的官吏。这类人往往通过钻法律空子、勾结权贵或操纵文书等手段为非作歹。
“猾吏”一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僚腐败现象的批判,尤其在文学和史书中常作为反面典型,警示为官者需廉洁奉公。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具体文献,可参考《论衡》《抱朴子》等典籍。
猾吏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行事狡猾、奸诈的官吏。
猾吏的拆分部首是犭和吏,其中犭为犬的偏旁部首,吏为猾吏的主体部分。犭表示与猛兽有关,吏表示与官吏有关。猾吏总共有13画。
猾吏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段记载。猾吏翦伯礼被齐悼惠王招入宫殿,依靠奸佞手段逐渐升迁,最终被封为齐国的司马。这个故事描述了猾吏的典型形象,后来便成为猾吏这个词的代称。
在繁体字中,猾吏的写法为「猾吏」,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变化。一种常见的古文体写法是「獌吏」,这种写法中的犭被写作獌,吏的右边有一个额外的点。这种写法在文言文中常见。
以下是一些关于猾吏的例句:
1. 他多次利用权力作恶,被大家视为一个猾吏。
2. 这个剧中的反派角色就是一个典型的猾吏形象。
猾吏的一些相关组词包括:奸吏、腐败、权谋、欺世、阴谋等。
猾吏的一些近义词有:奸人、奸臣、奸猾、诡诈、狡猾等。
猾吏的一些反义词有:忠诚、正直、廉明、公正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