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宋书·孔琳之传》:“降死之生,诚为轻法,然人情慎显而轻昧,忽远而惊近,是以盘盂有铭,韦弦作佩,况在小人,尤其所惑,或目所不覩,则忽而不戒,日陈于前,则惊心骇瞩。”
“惊心骇瞩”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读音与结构
拼音:jīng xīn hài zhǔ
结构:并列式成语,由“惊心”和“骇瞩”两部分组成,分别表示“内心震惊”和“目光所及感到惊骇”。
二、基本释义
指看到某种景象或事物后,内心感到极度震惊,常用于形容视觉冲击带来的心理震撼。
三、出处与典故
出自《宋书·孔琳之传》:“人情慎显而轻昧,忽远而惊近……日陈于前,则惊心骇瞩。”
该句通过对比日常忽视与直面冲击的心理差异,强调直观视觉对人的强烈影响。
四、用法与例句
五、补充信息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相关词典来源。
《惊心骇瞩》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非常惊慌恐惧,让人心跳加快、目瞪口呆。
成语“惊心骇瞩”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1. “心”部首:心字底下垂直的一笔,共一笔。
2. “骨”部首:两个“骨”字并列,共二笔。
3. “目”部首:二横、两点水,总计五笔。
4. “瞪”是由“目”部首和“登”组成,共11笔。
5. “口”部首:一个口,共一笔。
成语“惊心骇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何处春江无月明,惊心骇瞩强自宽。”这个成语在后来被广泛使用。
《惊心骇瞩》的繁体字为「驚心駭瞩」。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成语“惊心骇瞩”的古文写法可能为「驚心駭瞩」。
1. 这个恐怖片的结局令观众惊心骇瞩。
2. 当听到那位演讲者揭露真相时,全场顿时惊心骇瞩。
和“惊心骇瞩”相关的组词有:
1. 心惊肉跳
2. 惊悚
3. 惊惧
近义词可以包括:
1. 惊讶
2. 惊愕
3. 吓人
反义词可以包括:
1. 平静
2. 安详
3. 镇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