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绳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某乙》:“至一巨第,出耎梯,争踰垣入。”
“耎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绳梯,即用绳索和木棍制成的简易攀爬工具。该词出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某乙》:“至一巨第,出耎梯,争逾垣入。”
在古籍中多描述为盗贼或夜间行动的工具,如《聊斋志异》中人物使用耎梯翻墙进入宅院。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聊斋志异》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耎梯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耎”和“梯”两个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和“木”,总共包含12个笔画。
“耎”(ruǎn)是一个形声字,由“⺆”(人部首)和“犬”(犬部)组成。它的意思是松弛、轻松、懒散。在古代汉字中,耎还有放松、不严肃等含义。
“梯”(tī)是一个形声字,由“木”(木部首)和“弟”(弟部)组成。它表示一种用木头或其它材料制作的登高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攀爬或升降。
耎梯这个词的来源不是很明确,但它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多见,可能是一个比较生僻的词汇。
与耎梯类似的繁体字是「耏梯」。
在古时的汉字写法中,耎梯的「耎」字可能写作「攩」,可以用来形容懒散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使用耎梯的例句:
1. 他整天躺在沙发上,真是耎梯一样懒散。
2. 每天爬上高楼的耎梯,使他的工作变得轻松而愉快。
耎梯的组词包括:
1. 耎松(形容松驰、不紧张)
2. 轻耎(形容轻松、悠闲)
3. 登梯(指爬上梯子或楼梯)
耎梯的近义词有松梯、轻梯,反义词可能是耐梯或硬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