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红楼梦》第一一二回:“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 ********* 《沉沦》:“天亮的时候,他就惊心吊胆的走下楼来。”亦作“ 惊心悼胆 ”。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説文》:悼,惧也。徒到切。今人言惧犹曰惊心倬胆。”
“惊心吊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ng xīn diào dǎn,以下是详细解释:
形容人因极度害怕或担忧而心神不宁的状态,强调心理上的紧张与恐惧。例如《红楼梦》中提到:“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即表达身处险境时的惶恐不安。
该成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均常用,感情色彩中性,适用场景广泛,如描述对未知危险的担忧或突发事件的恐惧心理。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红楼梦》原文或相关文学解析(来源:、2、6)。
《惊心吊胆》是一个成语,意思指的是非常惊慌害怕,心胆皆碎。
成语《惊心吊胆》可以拆分为以下几个部首和笔画:
《惊心吊胆》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在繁体字中,可以将它写作「驚心搖魄」。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吊」字可以写作「弔」,「胆」字可以写作「膽」。
他听到突然的巨响,吓得惊心吊胆。
相关的词语有:惊慌、心悸、胆怯、惶恐、恐惧、害怕。
近义词有:心惊胆颤、惊恐万状、惊魂未定。
反义词有:镇定、泰然自若、沉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