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贤冠的意思、进贤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贤冠的解释

古时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原为儒者所戴, 唐 时百官皆戴用。《后汉书·舆服志下》:“进贤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学弟子,皆一梁。”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新唐书·车服志》:“进贤冠者,文官朝参、三老五更之服也。” 清 方文 《送谢孺玉计偕》诗:“自古 长沙 有芳躅,莫教虚负进贤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进贤冠”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冠饰,具体含义及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进贤冠是古代官员和儒者朝见皇帝时佩戴的礼帽。汉代称为“缁布冠”,明代改称“梁冠”,其形制前高后低,以铁丝、细纱为材质,冠顶缀有横向的“梁”作为等级标识。

二、历史演变

  1. 汉代:广泛流行,上至公侯、下至小吏均可佩戴,成为文儒者的象征服饰。
  2. 唐代:扩展至百官通用,杜甫诗句“良相头上进贤冠”即反映其普及性。
  3. 明代:改制为“梁冠”,延续了以梁数区分等级的传统。

三、等级区分

冠上梁的数量直接体现佩戴者身份:

四、形制特征

五、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常象征文官身份,如权德舆“去年簪进贤”暗指曾任太常博士的经历,杜甫则以“进贤冠”与“大羽箭”对比文官武将的服饰差异。


注:如需进一步了解形制细节或历史文献记载,可查阅《后汉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等原始文献(综合参考、2、3、7、10)。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进贤冠

进贤冠是一个成语,由“进贤”和“冠”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进的部首是辶,由进字的第三画构成;贤的部首是贝,由贤字的第一画构成;冠的部首是冖,由冠字的第一画构成。进贤冠的总笔画数为15划。

来源

进贤冠来源于《红楼梦》,意为胜过众人而担任一个重要的职位,也指能力出众的人。

繁体

《红楼梦》中的进贤冠一般使用繁体字写作進賢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进贤冠的字形稍有变化。进为辵,贤为贙,冠为㐅,其中进和冠的笔画较现代汉字写法少。

例句

他凭借过人的能力,在公司里戴上了进贤冠。

组词

进贤、贤能、贤才、贤良、冠军、冠以

近义词

晋升、出任、高升、得位

反义词

黯然失色、退位、退却、放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