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曲枉直的意思、挠曲枉直的详细解释
挠曲枉直的解释
矫正曲直。 汉 桓宽 《盐铁论·大论》:“俗非 唐 虞 之时,而世非 许由 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词语分解
- 挠曲的解释 弯曲详细解释屈曲。《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 枉直的解释 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常使一人持囊随王车,人有言事者,即以书投囊中,王至宫发省,理其枉直。”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 于公 聪达,明於听断,小大以情,不失枉直。
网络扩展解释
“挠曲枉直”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含义:指矫正弯曲与正直,即通过调整使事物恢复应有的公正或合理状态。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挠曲”和“枉直”两个并列动词组成)。
- 感情色彩:中性词,无明确褒贬倾向。
出处与用法
- 来源: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大论》:“俗非唐虞之时,而世非许由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枉直也。”。
- 用法:多作谓语,强调通过外力或规则纠正偏差。
字词解析
- 挠(náo):本义为“弯曲”,引申为“矫正”。
- 曲(qū):指不直的事物(此处读qū,非音乐曲调的qǔ)。
- 枉(wǎng):原指歪斜,此处意为“纠正”。
- 直(zhí):正直、公正的状态。
注意点
- 易混淆含义: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故意歪曲事实”,但根据权威来源(如汉典、成语词典),其本义更偏向“矫正曲直”,而非颠倒黑白。
- 生僻性: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古文或学术讨论中。
示例与延伸
- 例句:古人主张以法度治国,如同用斧斤“挠曲枉直”,使社会归于公正。
- 近义概念:拨乱反正、矫枉过正(但程度和语境不同)。
如需进一步探讨,可参考《盐铁论》原文或权威成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挠曲枉直的意思
挠曲枉直,是一个成语,意指改变事物本来的方向或正常的状态,使其偏离真相或本意。
拆分部首和笔画
挠: 扌 + 尧(28画)
曲: 曰(4画) + 曰(4画) + 卩(3画)
枉: 木(4画) + 王(4画) + 亡(3画)
直: 王(4画) + 丨(1画) + 目(5画)
来源
挠曲枉直最早见于《论语·子罕》:“君子坦荡荡,小人隘隘。挠曲者,其唇亡。”
繁体
撓曲枉直
古时候汉字写法
挠:撓、寧、腦、嫩等
曲:詘、犬、去、燭等
枉:罋、忹、芒、忙等
直:增、賞、釀、貢等
例句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总是在挠曲枉直。
组词
挠心、曲解、曲线、枉然、直接、正直
近义词
歪曲、弯曲、扭曲
反义词
坦白、真实、正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