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稽察盘查。《旧唐书·职官志二》:“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其二十四曰讥察有方,行旅无壅,为关津之最。” 明 归有光 《马政志》:“邇因边吏讥察不严,以致私贩出境,为夷人所贱。”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二章:“孕妇交游之人,女傅皆当讥察。”
(2).督察。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今得心安舒而身逸豫,坐探圣人之道,又无人讥察而责望之,何乐如是!”《金史·百官志三》:“镇抚人民,讥察边防军旅之事。”《明史·刘宗周传》:“厂卫司讥察,而告訐之风炽。”
“讥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稽察盘查
指严格检查或审查,常用于官方对人员、物资的监督。例如《旧唐书》提到“讥察有方,行旅无壅”,强调通过有效稽查保障交通顺畅。明代归有光在《马政志》中也用此词描述边关对走私的稽查。
督察
侧重监督与管控职责,如《金史·百官志》记载官员需“镇抚人民,讥察边防军旅之事”,体现对军事和民生的监督职能。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古籍用例或词义演变,可参考汉典及《旧唐书》《明史》等文献。
讥察(jī chá)一词是由“讥”和“察”两个字组成的,是一个多音字。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字的拆分部首、笔画,以及讥察的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还有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讥(jī)的拆分部首为言旁,总共有6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最早的意思是“戏弄、嘲笑”。它的繁体写法为「譏」。在古代,讥通常用于表达批评、嘲笑和讽刺之意。
例句:他对我的装扮进行了讥讽。
察(chá)的拆分部首为宀旁,总共有14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金文,最初的意思是“观察、审查”。察的繁体写法与简体相同。在古代,察通常用于指出问题、调查和观察。
例句:他仔细察看了案件的细节。
根据“讥”和“察”的意义,我们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汇:
近义词:讽刺、嘲讽、批评。
反义词:赞赏、称赞、褒扬。
总结:讥察是由“讥”和“察”两个字组成的,原意分别为“嘲笑、戏弄”和“观察、审查”。讥察通常用于表达嘲讽、批评、观察和调查等含义。在古代,讥和察分别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的。讥察的繁体写法分别为「譏」和「察」。讥的近义词包括讽刺、嘲讽、批评,反义词包括赞赏、称赞、褒扬。【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