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勾卒的意思、勾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勾卒的解释

即句卒。军阵名。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大选 江州 ,羣能著职,王亲教之搏力、勾卒 嬴 越 之法。”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王亲教之搏力、勾卒 嬴 越 之法。’搏力, 秦 法;勾卒, 越 法。”参见“ 句卒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勾卒是古代军事术语,指作战时部署的一种特殊阵型,其核心特征为分兵诱敌、协同制胜。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将军队分为左右两翼或前后两队,其中一部佯装退却或示弱以引诱敌军深入,另一部则伺机夹击或包抄,形成协同作战的战术阵型。该阵型强调兵力的灵活调度与战术欺骗性,常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车战与步战。

二、战术特征

  1. 分兵协作:主力部队分为“勾”(诱敌部)与“卒”(主力部),通过配合实现包围。

    《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子为左右勾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

    (来源:《左传》,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982页)

  2. 诱敌深入:“勾”部负责诱使敌军脱离有利地形或阵型,为“卒”部创造战机。
  3. 动态变化:阵型随战场形势灵活转换,需高度默契的指挥系统。

三、历史背景与文化引申

“勾卒”源于春秋车战,后发展为步兵协同战术。其名中“勾”取“牵引、引诱”之义,“卒”指主力部队。后世引申为以智谋制敌的军事策略,与“正兵”形成互补,体现古代“奇正相生”的战争哲学。

四、权威文献佐证

“勾卒”是体现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经典战术术语,其核心在于通过兵力调配与战术欺骗实现以少胜多、以智克力。

网络扩展解释

“勾卒”是古代军事术语,指一种作战阵形,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勾卒”又称“句卒”,源于春秋时期越国的战术,指将部队分为左右两翼,形成钳形夹击的阵形。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的笠泽之战,越王勾践利用此阵夜袭吴军,取得胜利。

历史实例

  1. 战术特点
    军队分为左右两屯,互相钩连配合,利用夜间鼓噪制造混乱,从两侧夹击敌军。

  2. 文献记载

    • 《左传》记载越国使用“勾卒”击败吴国,杜预注解此阵为“钩伍相著”(士兵交错相连)。
    • 唐代韩愈在《曹成王碑》中提到“勾卒”与“搏力”(秦军训练法)并称,表明其作为越国代表性战术的地位。

延伸释义

清代学者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指出,“勾卒”为越国特有战法,与秦国的“搏力”形成对比,强调其灵活分兵的特点。

“勾卒”本质是一种分兵夹击的古代阵法,常用于突袭或水陆协同作战,体现了越国军事策略的灵活性。需注意其与“卒”单独表示士兵、差役等含义的区别(如、3中提及的其他释义不适用于此军事术语)。

别人正在浏览...

白日作梦班禄补落迦不女不栉扯攞冲和憧扰啜哺词目发恼覆盆难照覆视功次含丝虫熇燥晦闷夹窓甲煎节衣素食忌口缉麻冏牧撅丁恐耸讋慄快攻莲座礼赗柃梋离羣刘陆侣行绵劣念书皮脸皮伤肉绽起本气哼哼倾盖之交顷前碕礒全跏趺坐饶有风趣日高三丈鋭很三正十殿尸体素缣腾榜提掇霆震通工易事推极委咎威略雾暗云深乡老儿瞎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