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盗贼。《墨子·大取》:“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庄子·田子方》:“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説,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2).劫掠人口。《魏书·刑罚志》:“贼律杀6*人,有首从之科;盗人卖买,无唱和差等。”
(3).窃取他人财物。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盗人汉语 快速查询。
“盗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含义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指盗贼
本义指从事盗窃的人,即“盗贼”。例如《墨子·大取》中提到“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此处“盗人”即指拦路抢劫的盗匪。在《庄子·田子方》中亦有“盗人不得劫”的描述,强调盗贼的行为特征。
劫掠人口
引申为“劫掠人口”的行为,如《魏书·刑罚志》记载“盗人卖买,无唱和差等”,指非法贩卖人口。
窃取财物
还可表示“窃取他人财物”,如汉代王符《潜夫论·遏利》中“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此处强调窃取财物的不义性。
日语中的含义
在日语中,“盗人”(ぬすびと)同样指“盗贼、小偷”,并衍生出相关惯用语,例如“盗人に鍵を預ける”(揖盗入室)、“盗人にも三分の理”(强盗亦有三分理)等。
古籍中的用法
该词在《后汉书》《墨子》等古籍中多次出现,多用于描述盗匪行为或批判不义之举,带有贬义色彩。
“盗人”一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核心与盗窃、劫掠相关,既可指实施者(盗贼),也可指行为(劫掠或窃取)。因古汉语与现代用法差异,建议在阅读古籍时结合上下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