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脱简的意思、脱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脱简的解释

原指简片散失。后泛指书本有缺页或文字有脱漏。《汉书·艺文志》:“ 刘向 以中古文校 欧阳 、 大小夏侯 三家经文,《酒誥》脱简一,《召誥》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承天大志》:“比进呈乙览,上以卷中脱简,不復叙劳。”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简策错乱例》:“按《易》穷则变二十字,以上下文法言之,殊为不伦。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乃上篇‘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以下之脱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脱简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竹简文献在传抄、保存过程中因编连绳索断裂而导致的简牍散失现象。以下从释义、源流及现代引申义三方面详解:

一、基础释义

  1. 本义

    指编连竹简的绳索(如丝线、皮革)朽断,导致简片散落遗失的现象。古代文献以竹简为载体,需用绳索串联成册,"脱简"即描述这一物理性损毁过程。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7卷,第543页。

  2. 引申义

    因简牍散失造成文献内容残缺不全,后泛指典籍在流传中出现的文字缺失或错漏。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98页。

二、历史源流与典例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如《汉书·艺文志》载:"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文字异者七百有余,脱简数十。"此处指《尚书》传本因简牍散佚导致的文本缺漏。

来源:《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第1706页。

三、现代应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脱简"主要用于两类语境:

  1. 文献学研究

    描述古籍校勘中发现的文本佚失问题,如:"敦煌写卷中部分佛经存在脱简现象。"

  2. 文化隐喻

    引申指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断层或技艺失传,例:"地方戏曲面临剧本脱简、传承乏力的困境。"

四、相关概念辨析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脱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原指古代竹简散失导致文字缺失,后引申为书籍内容缺页或文字脱漏的现象。例如《汉书·艺文志》记载刘向校勘古籍时发现《酒诰》《召诰》等篇存在脱简问题。

二、历史来源

古代文献多用竹简编连成册,若编绳断裂导致简片散失,便形成脱简。据《汉书》记载,脱简现象有严格规律:每简25字则脱25字,22字则脱22字。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补遗》也记载过因脱简导致文献修订受阻的案例。

三、现代用法

  1. 文献学领域:特指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文字缺失,如《四库全书总目》提到《水经注》版本存在脱简、错简等问题。
  2. 日常语境:可泛指现代书籍印刷错误或内容缺失,如「这本古籍因年代久远出现多处脱简」。

四、常见混淆

需注意与「脱简」形近的「脱茧」(指破茧成蝶)区分,二者虽同音但含义迥异。部分网络释义将「脱简」误释为「摆脱束缚」(如),此说法缺乏文献依据,建议以权威词典解释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苞罗表暴标悬笔战粲然可观常世楚王萍刺舩措措黨援盗寇薾弱额手相庆犯边烦亵风拥雊鹆孤愚涵察汉誓槐江潢潢回采箕风近地点浸薰寄书鳞蠲疏客庐科须空冥宽垲枯涩料儿駡説名高难副盘虞平巷仆顿七留七力顷刻弃世群议苒嫋人神失爱诗舸式式兽吻睡思水味锁细哃喝吞钩为数瓮鸡衔使小姑子小吏隙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