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服的意思、锦服的详细解释
锦服的解释
精美华丽的衣服。《晋书·王濬传》:“﹝ 濬 ﹞平 吴 之后……不復素业自居,乃玉食锦服,纵奢侈以自逸。” 唐 岑参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诗:“还家锦服贵,出使绣衣香。”
词语分解
- 锦的解释 锦 (錦) ǐ 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旗。锦屏。锦标。锦绣(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喻美丽或美好,如“锦锦山河”、“锦锦前程)”。锦上添花。 鲜明美丽:锦霞。锦缎。锦笺。锦鸡(鸟,形状和雉相似,雄的头上有金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网络扩展解释
“锦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精美华丽的服饰,尤其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常出现。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定义:指用锦缎等贵重面料制成的华美衣服,象征身份尊贵或生活奢华。
- 字义分解:
- 锦:指多彩丝织物,如云锦、蜀锦等,以工艺复杂、色彩绚丽著称。
- 服:此处指衣服,而非其他引申义(如丧服、服药)。
2.历史与文学用例
- 《晋书·王濬传》:记载东晋名将王濬在平定东吴后“玉食锦服,纵奢侈以自逸”,体现其功成后的奢靡生活。
- 唐代岑参诗作:如《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中“还家锦服贵,出使绣衣香”,以“锦服”与“绣衣”对仗,凸显衣饰的华贵与官员身份。
3.文化内涵
- 象征意义:古代“锦服”不仅是物质享受的体现,更与权贵地位、社会等级密切相关,常用于描述达官显宦或富贵之家的着装。
- 文学描写:在诗词小说中常借“锦服”烘托人物气质,如“弹花暗纹锦服”“长眉如柳,身如玉树”等,强化角色形象。
4.现代使用
-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锦服”一词,多出现于古典文学研究、历史题材作品或仿古语境中。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参考《晋书》原文或唐代诗文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锦服
锦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种华美的服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锦服一词拆分的部首分别为钅和衣,共计7画。
来源
“锦服”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中:“绸缪束薪,君子至止。锦衣美服,安宅正路。”在古代,锦绣是贵族阶层或皇室成员穿着的象征,因此,锦绣被用来形容华丽的服饰。后来逐渐演变为锦服。
繁体
繁体字中,“锦”字额外多了一个“金”字旁,变为“錦”。通过增加这个旁字,使得繁体字更加复杂和华丽,与锦服的特点相契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锦服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仍然是由“钅”和“衣”两个部首构成,但衣字会特意加一个小点在右上角(如图:衤)。
例句
1. 他身着鲜艳的锦服,气质高雅庄重。
2. 这件锦服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色彩绚丽夺目。
组词
锦缎、锦衣、绣锦、锦帽、锦鱼、锦囊
近义词
锦绣、华服、绚丽服饰
反义词
朴素服饰、素净装束、简朴衣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