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lk nonsense] 胡言乱语,拨弄是非,损毁他人
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金6*瓶6*梅》
肆意胡言,造谣生事。《金6*瓶6*梅词话》第二五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醒世姻缘传》第七四回:“罢,小孩儿家枉口拔舌,吃斋念佛的道友们,説是娼妇哩!你见谁是娼妇呀?”亦作“ 枉口誑舌 ”、“ 枉口嚼舌 ”。《西游记》第九七回:“那 张氏 穿针儿枉口誑舌,陷害无辜。”《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见鬼的小忘八羔子!这一定是 狄 家 小陈子 的枉口嚼舌。”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枉口拔舌汉语 快速查询。
“枉口拔舌”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1. 基本释义
指毫无根据地胡说八道,多用于形容造谣生事、恶意中伤的行为,带有强烈贬义色彩。其字面可理解为“扭曲事实(枉口)并像拔舌般伤害他人”。
2. 出处与典故
3. 用法特点
4. 文化背景
成语中的“拔舌”源自佛教概念,传说生前犯口业(如妄语)者,死后会堕入拔舌地狱受刑,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对言语恶行的道德批判。
5. 示例语境
现代用法如:“他因嫉妒同事晋升,竟枉口拔舌诬陷对方,最终被揭穿。”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句或近义词辨析,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辞典》等权威辞书。
《枉口拔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被人毫无根据地指责,以致言辞无力反驳。
成语《枉口拔舌》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言,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4画和7画。
《枉口拔舌》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庄子·庚桑楚》:“子路有不平者。子曰:‘鄙夫无良工而生子牵于泰山者,是犹拔舌而出于口也!’”意思是指泰山这样的雄伟的山峰也无法让子牵撑起,就好比一个无能之辈引起了一个大事,只会说空话却无法兑现。
《枉口拔舌》的繁体字为《枉口拔舌》。
在古代,成语《枉口拔舌》的汉字一般写为“枉口拔脱”。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写法。
他们毫无根据地指责我,我只能被迫枉口拔舌。
枉法、枉受、枉然、拔苗助长、拔本塞源
千舌无言、百舌莫辩、束手无策
有据可依、有口难言、有言在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