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山下乡的意思、上山下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山下乡的解释

一般指知识青年到农村、到山区、到边疆去参加农业生产,经受劳动锻炼。如: 凤田 初中刚毕业,正在这时, 毛6*6*席 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靳大娘 就给他报了名。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上山下乡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上山下乡”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社会运动,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一、基本定义

指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山区或边疆地区参与农业生产、接受劳动锻炼的政策性运动。核心目的是通过实践锻炼青年,同时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并推动农村发展。

二、历史阶段

  1. 初期探索(1955-1966年)
    始于1955年北京青年杨华等人发起的垦荒活动,1956年中共中央首次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概念。此阶段以农场模式为主,侧重解决城市就业问题。

  2. 高潮阶段(1968-1978年)
    1968年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运动规模扩大并转为政治化。此阶段以“插队”形式为主,知青与农民同工同酬,全国累计约2000万人参与。

三、实施动因

四、影响与终结

运动持续至1978年,邓小平执政后逐步终止。其影响包括缓解城市压力、促进农村发展,但也造成部分青年教育中断等问题。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案例或政策细节,(政策起源)及(经济背景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上山下乡

《上山下乡》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们从城市来到农村体验农业劳动和生活。这个成语原本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青年被派往农村插队劳动的现象,后来也扩展到其他时间和环境中的乡村体验。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上(上面)- 上字由“⺊”(人的上半身)和“一”(一点,表示方向)构成,总共三个笔画。

山(山)- 山由“⺆”(三条多余线)和“⺐”(山形),总共三个笔画。

下(下面)- 下字由“⺍”(人的下半身)和“一”构成,总共三个笔画。

乡(乡村)- 乡由“⺼”(肉)、 “⺝”(冄字旁,表示小)和“亠”(盖头)构成,总共四个笔画。

来源: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出现在文革时期,是指当时的城市青年下放到农村体验劳动和生活。这是*********的政策,目的是让整个社会都参与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并扩展到其他环境中体验农村生活。

繁体:

上山下鄉

古时候汉字写法:

上山(上面的山)下乡(下面的乡村)

例句:

1. 在40年前,很多城市青年参加了上山下乡的运动。

2. 这个假期我想去农村上山下乡,感受一下乡村的美景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组词:

上行、上岗、山水、下方、下行、乡村

近义词:

下乡:去乡村,到农村。例句:他们组织了一次下乡旅行,体验农民的生活。

反义词:

上城:离开乡村,进入城市。例句:在过去的十年里,很多人离开农村上城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