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鼇的意思、金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鼇的解释

亦作“ 金鰲 ”。1.神话中海中金色巨龟。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几回山脚弄云涛,彷彿见金鼇。”一说,巨鳖。见《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汉 王逸 注。

2.比喻地位高贵者。 明 方孔炤 《苍天》诗:“ 万岁山 折苍天崩,金鰲社鼠同一坑。”

3.比喻临水山丘。 宋 陆游 《平云亭》诗:“满榼芳醪何处倾?金鼇背上得同行。” 元 张可久 《湘妃怨·德清观梅》曲:“一去 孤山 路,重来 何水曹 ,醉上金鼇。”《花月痕》第七回:“背踏金鰲,忆南都之石黛。”

4.山名。在 浙江省 临海市 东南一百二十里海中。 宋 建炎 四年 金 兵至, 高宗 泛海泊此。后 文天祥 随少主航海,亦驻泊于此。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粤稽 建炎 ,狩于 金鰲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鼇(也写作“金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与神话渊源

指传说中的巨型金色海龟或神龟。古代神话认为,巨鳌(鼇)背负仙山漂浮于海上,如《列子·汤问》载:“渤海之东……有五山焉……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 “金”字凸显其神异尊贵,象征祥瑞与不朽。

二、引申义与文化象征

  1. 负载重物/肩负重任

    因巨鳌负山的神话,衍生出“金鼇”喻指能担当大任者或重要基石。如宋代刘克庄诗:“昔闻碧落占金鼇,今见苍松立雪标。”

  2. 文采卓越与科举吉兆

    唐宋时期,“金鼇”成为状元及第的象征。传说科举放榜时,状元立于镌刻巨鳌的石阶上迎榜,故称“独占鳌头”。李白的《赠宣城赵太守悦》中“君登玉墀上,我侍金鼇头”即暗喻显赫功名。

三、地理与建筑意象

指代形似巨龟的山峦或景观建筑。如: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列子·汤问》神话原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刘克庄《后村集》卷三十(中国基本古籍库)
  3. 李白《全唐诗》卷171(中华经典古籍库)
  4. 《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一》北京古迹考(故宫博物院文献库)
  5. 《浙江通志·卷十六》山川志(中国方志库)

网络扩展解释

“金鼇”(也写作“金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释义可综合古籍文献和文学典故归纳如下:

1.神话中的海中巨兽

指传说中背负仙山的金色巨龟或巨鳖。例如:


2.比喻地位尊贵者

在文学中常借指权贵或高位之人。例如:


3.临水山丘的代称

宋代陆游《平云亭》中“金鼇背上得同行”,将临水山丘比作金鼇之背,凸显山水相依的壮阔景象。


4.具体地名

指浙江省临海市东南海域的山峰“金鳌山”。据载,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曾泛海驻泊于此。


文化意义

“金鼇”融合了神话想象、自然隐喻与社会象征,常见于诗词歌赋,既承载古人對仙境的向往,也映射对权贵的讽喻,兼具美学与哲理性。

别人正在浏览...

僾见忾闻矮子观场白费口舌班荣剥复之机暴民变气宾帝笔赛波迸不费之惠不根才良层层迭迭朝施暮戮茶树刺邪趣董胆破心寒蜂屯甘雨随车狗瞌睡鱼关系推理归茔汗漫鹤天黄桑棍谎喳呼鉴原交交牙牙靖节琴峻阀炬炭牢圄两瞽相扶良将辽边丽黄盲视孟夏爢散盘田撇虚倾佩荣亲商决沙苑逝川顺步四大部洲趧鞻同俦彤管颓俗瓦肆暐晔温念文玉树香妃齛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