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帛书的意思、帛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帛书的解释

[book copied on silk] 写在缣帛上的文字;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

得雁,足有系帛书。——《汉书·李广苏建传》

详细解释

(1).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墨子·尚贤下》:“书之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史记·封禅书》:“ 齐 人 少翁 以鬼神方见上……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其实,古如 陈涉 帛书,米巫题字,近如 义和团 传单,同善社乩笔,也都是这一流。”

(2).用缣帛写的书信。《汉书·苏武传》:“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唐 郑锡 《千里思》诗:“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3).用缣帛写的书籍。古无纸,写书用帛或竹。如 长沙 马王堆 汉 墓出土帛书中有《老子》《战国纵横家书》等。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帛书是中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载体的书写形式。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帛"指丝织品总称,"书"即文字记录,二者合称指书写于缣帛上的典籍文献。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盛行于战国至汉晋阶段,与简牍并用构成早期文献传播的主要载体。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使用生丝平纹绢书写,印证了《墨子》所载"书于竹帛"的文献记载。

从载体形制分析,帛书可分为卷轴式与折叠式两种形制,幅宽约48-50厘米,每行书写17-19字,采用朱丝栏或墨线界格规范版面。材质包含素帛(白色未染)和缇帛(橘黄色)两类,其中缇帛多用于宗教祭祀文献,素帛则常见于日常文书。

在文献学价值层面,帛书为研究古代文字演变提供了实物标本。如马王堆帛书中的《战国纵横家书》存有284个异体字,揭示篆隶过渡时期的书写特征。同时保存了《周易·系辞》的最早版本,较传世文献多出约2300字,具有重要校勘价值。

(文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帛书是中国古代书写于丝织品(缣帛)上的文字或书籍,其名称来源于材质“帛”(白色丝织品)和书写形式“书”。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材质

帛书又称“缣书”或“素书”,指用缣帛(丝织品)作为载体的文书或书籍。古代缣帛包括绢、缯、素等丝织品,质地轻便且便于书写,但成本较高,多用于记录重要文献。

2.历史背景

3.内容与用途

帛书记录的内容广泛,涵盖政治、军事、哲学、天文、历法等。例如:

4.现存实例与价值

5.读音与例句

帛书是纸张普及前的重要文献载体,兼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存世实物虽少,但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璈曹牓表悲纨扇辩断鞭鼓草马禅户成才痴定垂接倒囊底土东方骑肚兜尔曹法脉准绳伏利咯巴工日宫所瓜分爀爀黄溪活剥稽拜劼毖解危金刚禅楞头葱沦暮轮窑马杜慲觟眉样庙乐冥寂撵逐盘剥袍笏普覃驲讣如梦令散秩沈郎腰沈云式微舒愤疏字死守讨口牙铁藓同心圆忘啜废枕僞俗黠马乡器详刑项羽仙韶邪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