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的意思、帛书的详细解释
帛书的解释
[book copied on silk] 写在缣帛上的文字;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
得雁,足有系帛书。——《汉书·李广苏建传》
详细解释
(1).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墨子·尚贤下》:“书之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史记·封禅书》:“ 齐 人 少翁 以鬼神方见上……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其实,古如 陈涉 帛书,米巫题字,近如 义和团 传单,同善社乩笔,也都是这一流。”
(2).用缣帛写的书信。《汉书·苏武传》:“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唐 郑锡 《千里思》诗:“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
(3).用缣帛写的书籍。古无纸,写书用帛或竹。如 长沙 马王堆 汉 墓出土帛书中有《老子》、《战国纵横家书》等。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
词语分解
- 帛的解释 帛 ó 丝织品的总称:布帛。帛书。帛画。化干戈为玉帛(喻变争斗为友善)。竹帛(指书籍)。简蠹帛裂(书坏了)。 笔画数:; 部首:巾; 笔顺编号: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帛书是中国古代书写于丝织品(缣帛)上的文字或书籍,其名称来源于材质“帛”(白色丝织品)和书写形式“书”。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材质
帛书又称“缣书”或“素书”,指用缣帛(丝织品)作为载体的文书或书籍。古代缣帛包括绢、缯、素等丝织品,质地轻便且便于书写,但成本较高,多用于记录重要文献。
2.历史背景
- 起源:帛书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与竹简并用,上层社会常用其书写公文或著作。
- 发展:汉代帛书盛行,常以“卷”为单位,而竹简则以“篇”为单位。纸张普及后,帛书逐渐减少。
3.内容与用途
帛书记录的内容广泛,涵盖政治、军事、哲学、天文、历法等。例如: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包含《老子》《战国纵横家书》等典籍。
- 楚帛书(如长沙子弹库出土)涉及数术、历忌,附有神怪图形。
4.现存实例与价值
- 考古发现: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子弹库楚帛书为重要实物,前者现存于湖南省博物馆,后者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 学术意义:帛书为校勘传世古籍提供依据,同时反映古代书法演变。
5.读音与例句
- 拼音:bó shū。
- 例句:“考古学家在帛书上发现了失传的古代历法。”
帛书是纸张普及前的重要文献载体,兼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存世实物虽少,但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帛书(bó shū)是指用帛纸制作而成的古代书籍。下面依次介绍帛书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帛书的拆分部首是巾,总笔画数为10画。
来源:
帛书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传统的书籍形式。在古代,人们将文字记录在帛纸上,然后将其裁剪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片,最后用线绑成书册。
繁体:
帛书的繁体字为襏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帛书中的汉字使用隶书或篆书的写法,线条较为繁密,字形和现代汉字有一定差异。
例句:
帛书中的例句可以是古代文学作品,如《帛书上的诗歌》。
组词:
帛纸、帛织品、帛画
近义词:
丝书、绸书
反义词:
纸书、纸质图书
帛书是古代的一种特殊书籍形式,使用帛纸制作而成。下面是帛纸的拆分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字、古代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白帆白拂百喙一词绷拽编织品补漏订讹诚洁窜官错闪氎旃二拍鹅项椅髴髣风狂风灾奋勇争先俯首缟纻之交篝鑪龟龄和谐洪柯黄枢画行回形针火舰火器江狶荆高就粮九叶诳诞连响伶工领土龙耀隆岳蔑睨木瓜山鹏翼剖判钳网切面青霭清癯缺乏驱伤三能手勤收条收执赎金思不出其位挑唆通箇同心戮力毋何乌照纤玅啸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