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战乱不宁。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盖史官所据《崇文总目》当 宋 盛时;而《通考》所据 晁 陈 二氏,丁 宋 末造,戎马劻勷之际,疑其散佚愈众也。”
“戎马劻勷”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二、出处与用法
三、易混淆词辨析 需注意与“戎马倥偬”(róng mǎ kǒng zǒng)区分:
四、使用建议 该成语适用于描述历史战乱或文学创作中的动荡背景,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如需表达“忙碌”之意,建议使用更常见的“戎马倥偬”。
注:部分文献中可能存在“劻勷”与“倥偬”的混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戎马劻勷》是一个成语,意指战乱年间的战马奔驰。形容军队浩荡奋勇,英勇无畏。
该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
- 戎:部首为戈,总笔画为5画。 - 马:部首为马,总笔画为3画。 - 劻:部首为力,总笔画为7画。 - 勷:部首为力,总笔画为11画。
《戎马劻勷》最早出自《荀子·战功篇》:“诗曰:‘戎马劻勷,草木如茆。’言军旅兴起,草木皆有因应。”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每个字形可能会有不同的变体。关于《戎马劻勷》,没有明确的古代写法变体。
1. 前线的战士们奋勇向前,戎马劻勷,冲锋陷阵。
2. 战场上的战马劲风驰骋,展现出戎马劻勷的英勇气概。
- 戎衣:指古代军服,也常用来指战争。 - 劻勷不息:形容奔驰不停,不知疲倦。
- 军马奔腾:形容军队驽马奔跑。 - 临危不惧:形容在危急情况下依然坚定勇敢。
- 退避三舍:形容远离战场,不敢正面临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