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议的意思、进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议的解释

谓向皇帝进呈议论得失的奏表。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明肃太后 欲謁太庙,詔礼官草议。时学臣皆以《周官》后服进议。”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乘马衣冠》:“ 唐 景龙 二年,皇太子将亲释奠於国学,有司草仪注,令从臣皆乘马衣冠。左庶子 刘知几 进议非之。” 清 吴振棫 《养吉斋馀录》卷八:“翼日进议,復至会议所具论得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进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可分为古代和现代两种解释,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进议”由“进”(提出)和“议”(讨论)组成,核心含义是提出意见或建议。现代语境中多用于会议、讨论等场合,强调个体在集体决策中的参与性。

二、古代用法

在古代,“进议”特指向皇帝进呈奏表,内容多为议论政策得失或礼仪规范。例如:

  1. 宋代:礼官在太后谒太庙前需草拟仪注,学者以《周官》后服“进议”。
  2. 明代:刘知几曾针对太子释奠礼仪“进议”提出异议。
  3. 清代:官员在会议中需“进议”并详细论述观点。

三、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进议”更接近成语,强调主动表达观点的行为,常见于正式场合的提案或讨论,例如企业会议、学术研讨等。

四、总结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可参考《续湘山野录》《客座赘语》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进议

《进议》(jìn y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辶(辵)和言。辶(辵)是指走路的意思,言是指言语、说话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辶(辵):辶是左边的部首,有3个笔画。
- 言:言是右边的部首,有7个笔画。

《进议》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早在古代的《论语》中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说法:“进不言则失人之言,出不言则失人之问。”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我们遇到问题或听到别人的话,如果不与人交流、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就会失去与他人的沟通和互动。后来,《进议》这个词逐渐演变而来。

在繁体字中,进议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进议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写法因历史和地区而异。

一些例句如下:
- 他在会议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进议。
-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互相提供进议。

一些相关的组词:
- 进步(jìn bù)
- 进化(jìn huà)
- 进展(jìn zhǎn)
- 建议(jiàn yì)

一些近义词:
- 意见(yì jiàn)
- 建议(jiàn yì)
- 主张(zhǔ zhāng)
- 参考(cān kǎo)

一些反义词:
- 退出(tuì chū)
- 否定(fǒu dìng)
- 拒绝(jù jué)
- 忽略(hū lü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