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缓兵。《元史·郝经传》:“愿附 鲁连 之义,排难解纷;岂知 唐俭 之徒,款兵误国。”《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下策,以议和款兵,邀岁币,出其不意,举兵攻之,侥幸一旦之胜。”
“款兵”是古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缓和、和解的方式处理军事冲突。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款”在此处取“诚恳求和”或“缓和关系”之义,“兵”则代指战争或军队。该词常见于宋代至明代史书,例如《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记载:“遣使款兵,以纾边患”,描述通过外交手段缓解边境军事压力。
从构词逻辑分析,“款兵”属于动宾结构,强调以非武力手段达成军事目的。明代军事文献《武备志》曾用“款兵之策,贵在虚实相济”说明该策略需配合实际军事实力实施。现代汉语研究中,该词多用于历史学领域,例如学者在分析古代边疆政策时,会引用“款兵”概念描述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互动模式。
“款兵”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基本解释
指通过和谈、议和等方式延缓军事行动,常用于战略拖延或争取时间的场景。例如《元史·郝经传》提到“款兵误国”,批评因拖延战事导致国家危机。
古籍用例
少数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给予士兵优厚待遇”,强调通过充足的薪饷、物资保障军队士气。但此释义缺乏古籍文献支持,可能与“款待”的引申义混淆。
暧昧不明笨脚兽科兵操宾至如归勃驮才韵惭讳长冠超尘出俗朝晚崇严春月道大莫容定甆鼎命定期方以类聚棐德丰亨豫大分襟拂除隔山买老牛公中管材棺槥祼事和怡华构毁黩火正降诞咭叮寄似开唱亢扞柳浦乱弹盟兄绵隔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配婚穷当益坚秋子羣衆三变三同一片撒沁杀风声味声子戍漕四方馆四通鲐叟太阳电池提存屋庑县办孝男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