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尘的意思、同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尘的解释

(1).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 三国 魏 曹植 《帝尧赞》:“克平 共工 ,万国同尘。”

(2).比喻与万物一体。 唐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3).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

(4).同路;同行。 晋 杨方 《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

(5).指混同;混杂其中。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於狭路;高士不能撙其节以同尘於隘俗。” 宋 司马光 《孟尝君歌》:“门下纷纷如市人,鷄鸣狗盗亦同尘。”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同尘”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在《老子》中首次提出,后衍生出多层哲学和文学意蕴。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本源含义
    出自《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本义指与光芒调和、与尘垢混同,强调消除对立、包容万物的统一性。魏源解释为“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于万物无所异矣”。

  2. 哲学延伸

    • 与万物一体:如唐代钱起诗云“同尘即道心”,体现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 处世态度:指不标新立异、混同世俗的谦和姿态,如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中“挫鋭同尘”的表述。
  3. 文学化应用

    • 政治统一象征:曹植《帝尧赞》以“万国同尘”比喻天下归心。
    • 同行共处之意:后引申为共同经历世俗生活,如“同路共尘”的表达。

此词在现代常以成语“和光同尘”出现,表达韬光养晦、与世无争的智慧,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哲学乃至管理学领域。其多义性体现了汉语词汇在历史演变中内涵的丰富延展。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同尘

《同尘》是一个汉字词汇,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同尘。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口”和“广”,分别有5画和3画。这两个部首的组合形成了“同尘”这个词汇。

“同尘”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的意思是与尘土同在,意味着与尘土平等、同样存在。通常用来形容低微的身份、境地或者是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在繁体字中,“同尘”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

古时候,“同尘”这个词的汉字写法也有一些不同。在《说文解字》中记载的古代字形中,它由“口”和“相”两个部分组成,与现代的写法略有差异。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生活简朴,宁愿与尘土同尘,也不愿过奢华的生活。”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低调、不喜炫耀的生活态度。

在组词和近义词方面,与“同尘”相关的词汇有很多。例如,“平凡”、“朴实”、“平庸”等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与尘土同尘的意境。这些词汇都表达了一种谦逊、清贫和普通的含义。

反义词方面,与“同尘”相对的词汇可以是“高傲”、“奢华”、“高贵”等,这些词汇强调与尘土不同,与富裕和高雅的状态相联系。

别人正在浏览...

敖夫拔群出萃八十孩儿蚕户昌籙崇标穿靴戴帽川泽纳污春气辍业辞句丛手打整觝排对峙笃教杜口風監奉问佛眼妇姑宫闱癏官光雾鬼擘口海色和诱黄金界恢胎虎门销烟火春监斋使者击髀精色几悟疽食咔嗒剀讽刊布刻蜡老监练习曲砺带河山吏蠹僇民明纶磨驼盘家平畅迁奉墙倒众人推拳母撒刁生父生学家送喜宿师铜墨畏景饷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