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急迫。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一折:“俺大哥一家无外,急巴巴日夜费筹划。” 姜树茂 《小会计》:“院子里,火燎一般的太阳晒在人们身上,豆粒大的汗珠不断的往下流,谁都急巴巴的想取出款后到阴处去风凉一下。”
(2).形容拮据。 洪深 《香稻米》第一章:“不瞒你说,年年都是急巴巴的过活,一点没有馀钱,所以一直到现在仍是没有归还。”
“急巴巴”是一个汉语形容词,主要用于描述两种情境:
形容急迫、匆忙的状态
指因时间紧迫或事情紧急而表现出的焦躁、急促。例如:
“院子里,火燎一般的太阳晒在人们身上,豆粒大的汗珠不断的往下流,谁都急巴巴的想取出款后到阴处去风凉一下。”
形容经济拮据
表示生活或经济状况紧张,手头不宽裕。例如:
“年年都是急巴巴的过活,一点没有馀钱。”
如需更多例句或详细出处,可查看汉典、爱站小工具等来源。
急巴巴是一个常用的口语词汇,用来形容非常急切或迫切的状态。
急巴巴的构成是“急”和“巴”,其中,“急”是右边部首,有9笔;“巴”是上边部首,有8笔。
急巴巴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春秋传信·九邪记》中的描述。后来广泛传播,并逐渐成为常用词汇。
在繁体中,“急巴巴”保持不变,仍然是“急巴巴”。
在古时候,汉字“急巴巴”的写法和现代稍有不同。古人写“急”字时,画上方的两个横撇较长,下方一横较短;写“巴”字时,上方的一横稍长,下方的两个横撇较短。整体来说,古时候的“急巴巴”字形因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他急巴巴地等着上车,生怕误了班次。
2. 我急巴巴地赶到会议现场,结果发现已经迟到了。
3. 我们急巴巴地准备好了行李,立即启程去旅行。
急迫、巴望、巴不得、急需、巴结。
焦急、焦虑、迫切、急迫。
从容、冷静、淡定、不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