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疥搔。《管子·地员》:“其人坚劲,寡有疥骚。” 戴望 校正:“ 丁 云:‘疥骚,即疥瘙也;古字叚用。’”
“疥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释:
“疥骚”即“疥瘙”,指疥疮(一种传染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丘疹和剧烈瘙痒。其中: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地员》:“其人坚劲,寡有疥骚。” 戴望在校正时引用丁说,指出“疥骚”即“疥瘙”,属于古字假借现象。
现代汉语中,“疥骚”一词已不常用,多被“疥疮”“疥癣”等替代。古义中“骚”的假借用法也较为罕见,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疥疮的医学知识或《管子》原文背景,可参考权威古籍或医学资料。
《疥骚》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痒和难受的感觉。它常用来形容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舒服或痛苦。
《疥骚》是由“疒”和“殳”两个部首组成的。其中,“疒”(疖)作为左部,表示与疾病相关,而“殳”(㐅)作为右部,是手的意思。这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5。
《疥骚》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商颂·玄鸟》中,表达了人们因疾病而感到痛苦与不适,类似于痒痛难耐之意。
疥騷
在古代,疥骚的字形有所变化。以清代康熙字典为例,疥的写法为“疒+爻”,而骚的写法为“香+殳”。由于汉字的演变,现在我们使用的疥骚的字形与古代有所不同。
1. 他因为得了皮肤病,整天身上痒痒的,疥骚难耐。
2. 开会期间,他心里疥骚,感到无法集中精力。
3. 这个季节天气湿热,容易引发身体疥骚。
疥疮、疥癣、疥癞、疥螨、疥症、寄疥虫
痒、难受、不适
舒服、愉快、舒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