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面许的意思、面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面许的解释

当面允许、赞同。《旧唐书·姜公辅传》:“后因 公辅 辞退,朕已面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日本》:“﹝ 李宗城 ﹞欲借此以復先世 曹国公 故封, 石司马 亦面许之。”《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方才县尊已面许我回文,我且递上呈子去,等他替我回了文去,再为斟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面许”是由“面”与“许”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属于书面用语,主要表示“当面承诺”的语义内涵。从构词法分析,“面”作状语限定动作场景,强调事件发生的直接性;“许”为核心动词,《说文解字》释为“听也”,引申为应允、同意之意。二者结合后,特指在面对面情境下达成的允诺关系,常见于正式文书或历史文献记载。

该词的典型用法可见于《资治通鉴》等典籍,如“帝面许其请”的表述,凸显承诺行为的郑重性。现代汉语中虽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法律文书或外交辞令中仍保留其庄重语义特征,例如“双方面许之条款具有法定效力”。需要注意的是,“面许”与“默许”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强调明示性承诺,后者则指向暗示性认同。

词义演变方面,《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宋代以前该词多用于君臣对话场景,明清时期逐渐扩展至商业契约领域。当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标注为“书面语”,建议在正式场合替代口语化的“当面答应”等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面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详细释义

  1. 核心含义
    表示在面对面交流中给予肯定答复或承诺。例如:

    • 《旧唐书·姜公辅传》提到:“朕已面许”,即皇帝当面同意某事。
    •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中:“方才县尊已面许我回文”,指官员当面批准了请求。
  2. 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文书,如官员批复、人际承诺等。
    • 口语替代: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一般用“当面答应”“亲口同意”等表达替代。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面允、亲许、首肯
    • 反义词:推辞、婉拒、搪塞

古籍与例句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许”的扩展含义(如姓氏、地名等),可参考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騃童陂湖禀量草室怅怅锄除大白羽带约德法帝力地平面囤户法酒凡卑佛光袴刚叉槅窗供赋公琴轨辙孤衾黑蒙蒙黄宾虹洄荡缣墨皆大欢喜锦凡径情直遂谨遇旧匹乐头连好柳浦挛卧轮台诏挠勾黏赘拗花烹醢品茶清源正本沙龙圣虑世道殊名朔参官岁熟贴零体膨胀惋愕菵米乌程乌瑞五心先锋响葫芦向善闲缓纤芒綫鞾邪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