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劫;抢夺。《红楼梦》第一一七回:“还审出好些贼寇,也有藏在城里的,打听消息,抽空儿就劫抢人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 杨三和尚 领着他手下的弟兄赶去把他劫抢了回来,同时还杀死了一位 陈把总 。”
劫抢是汉语中一个由“劫”和“抢”两个动词组合而成的复合词,核心含义指以暴力或胁迫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或生命,属于贬义词。其具体释义与用法如下:
暴力夺取财物
指通过武力威胁、突然袭击等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例如:“匪徒劫抢过往商旅的金银细软。”此义项强调行为的非法性与暴力性,与“抢劫”“抢夺”近义,但语义更重。
来源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劫”的释义为“强取;掠夺”(如“劫财”),对“抢”的释义为“抢夺;争夺”(如“抢掠”),二者叠加强化了暴力夺取的属性。
侵害生命或自由
在古汉语语境中可引申为剥夺生命或自由,如“劫抢民女”即指掳掠妇女。现代用法中此义项较少见,多被“劫持”“绑架”等词替代。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收录“劫”有“威逼、胁迫”义(如“劫持”),而“抢”在近代白话中曾表“伤害”(如“抢白”),组合后涵盖对人身权利的侵犯。
词语 | 核心差异 | 示例 |
---|---|---|
劫抢 | 强调暴力突袭与结果严重性 | 劫抢银行运钞车 |
抢劫 | 泛指暴力夺取财物,使用最广泛 | 当街抢劫行人手机 |
抢夺 | 侧重突然夺取,暴力程度较轻 | 抢夺路人手提包 |
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纂,定义“劫”为“用暴力抢夺”(ISBN 978-7-100-12450-8)。
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劫”的“强夺”义项(ISBN 978-7-5326-1611-0)。
商务印书馆,释“抢”有“突袭、伤害”古义(如《水浒传》“抢入帐中”),印证复合词衍生逻辑(ISBN 978-7-100-05295-0)。
现代汉语中“劫抢”使用频率低于“抢劫”,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法制新闻报道。需注意语境适配性,避免在非正式场景中使用。
“劫抢”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通过暴力或威胁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或权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劫抢”由“劫”(抢劫)和“抢”(抢夺)两个动词组成,核心含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强行夺取他人财物或权力。该词多用于描述违法犯罪行为,带有明显贬义。
在法律术语中,“劫抢”可能涉及两种不同罪名:
抢劫罪(对应“劫”):
需通过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当场劫取财物,例如持刀威胁、捆绑受害者等。根据《刑法》第263条,抢劫罪最低量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可判死刑。
抢夺罪(对应“抢”):
主要指趁人不备夺取财物(如飞车抢夺),不涉及直接暴力压制。法律规定需达到“数额较大”或“多次抢夺”才构成犯罪。
若需进一步了解法律细节,可参考《刑法》第263条或相关普法资料。
摆事实边隅遍周不得已苌楚肠慌腹热常谭重光垂宪等好掉过儿隄封定级妒羡二拍匪民飞念夫贵妻荣负老携幼皋兰归余悍辟毁炎狐疝交代介贰解亭金人缄口旧姓猑蹏老虎灶檑木梁子连枝同气丽牲之石躘蹱楼台亭阁落苏马皋鱼明刊闽海抹油嘴磐错恰到好处潜身缩首峭刑轻才勤政潸流善马沈虑时忌师徒食茱萸死扣叹怅堂轴铁壁铜山提齁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