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德光 每获 晋 人,刺其面,文曰‘奉敕不杀’纵以南归。”《宋史·刑法志三》:“刺面之法,专刺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於罪,皆得全其面目。”《元典章·刑部七·诸奸》:“今后姦夫姦妇初犯,依在先体例断放,若是再犯,刺面配役。” 清 魏源 《军储篇一》:“窃谓禁烟欲申大辟之法,宜先行刺面之法。刺面之法,载在《大清律》,以防窃盗之再犯,所谓耻辱之刑,又所以待怙终之刑也。”
(2). 宋 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宋 司马光 《义勇第二札子》:“暨刺面之后,兵员教头,利其家富,百端诛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刺军》:“ 宋 健儿刺面,以防逃逸。”
“刺面”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特殊标记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部史书及制度文献记载。
《刺面》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令人感到尖锐、刺痛、惊讶或刺激。
《刺面》的部首是刀,总共有两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演变。它是由刺和面两个字组成的,刺表示尖锐的事物,面表示表面或外观。
《刺面》在繁体中写作「刺面」。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刺面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它的结构和现代汉字相似。
1. 她的尖刻评论令我感到刺面。
2. 这个犯罪故事真让人刺面,让我无法相信。
组词:刺激、刺痛、刺激性
近义词:尖锐、尖刻、刻薄
反义词:平和、和善、温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