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巧节的意思、巧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巧节的解释

“乞巧节”的简称。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陈宜中父》:“ 陈 后以文昌出守 七闽 ,遇巧节,诸吏各有所献。”参见“ 乞巧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巧节”是“乞巧节”的简称,指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别集·陈宜中父》,记载官员在“巧节”接受下属献礼的情景。古代“乞巧”指女性通过穿针、祭拜织女等活动祈求心灵手巧,因此七夕被称为“巧节”。

  2. 时间与习俗
    七夕节对应农历七月初七,主要习俗包括:

    • 穿针乞巧:女子比赛用彩线穿针,象征获得织女的手艺;
    • 拜织女:少女设香案祈求姻缘美满;
    • 供奉“巧果”:制作花样面点表达美好愿景。
  3. 文学关联
    宋代诗词中常以“巧节”代指七夕,例如《西江月·巧节已成昨梦》描写节日氛围。部分文献将其他节日(如端午节)与“巧节”混淆,属于表述错误。

扩展说明:现代七夕被赋予“中国情人节”的含义,但传统核心仍是乞巧祈福,体现了古代对女性技艺的重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巧节的意思

巧节是一个成语,意为善于把握时机,灵活运用策略以取得成功。它源于古代军事战术,后来引申为其他领域的技巧和智慧。

拆分部首和笔画

巧节的部首是「攴」,它表示「击打」的意思。它的笔画数是5画。

来源

巧节最早出现在《论语·子路》篇中,其中孔子对子路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巧妙的言辞和迷人的外表虽然打动人,但并不代表真正的仁慈。

繁体

巧节的繁体字是「巧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巧节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一个常见的写法是「巧节」,使用的是现代字体。另一种古代写法是「巧」,其中「」为「舌」的古体字。

例句

1. 他在商界有着灵活的巧节,经常能够抓住机会获得成功。

2. 她运用巧节,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

组词

巧妙、巧思、巧手、巧取、巧合

近义词

智慧、策略、技巧、手法

反义词

笨拙、愚笨、无谋、无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