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戢的意思、戒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戢的解释

警戒禁止。《明史·列女传二·孙烈女》:“乃以臂痕示 李 ,使戒戢之。”《明史·外国传八·鞑靼》:“﹝ 永乐 ﹞十九年, 阿鲁台 贡使至边,要劫行旅,帝諭使戒戢之,由是骄蹇不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戒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主要包含警戒、收敛、约束、停止等意思。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义项及用法:

一、核心释义

  1. 警戒与收敛: 指通过自我警惕和约束,使行为、言语或情绪有所收敛、停止不当之举。这是“戒戢”最核心的含义。

    • “戒”:本义指防备、警惕(如戒心、戒备),引申为戒除、禁止(如戒烟、戒律)。
    • “戢”:本义指收藏兵器(如戢戈),引申为收敛、止息、隐藏(如戢翼、戢怒)。
    • 结合义:强调通过内心的警觉和外在的约束,使某种行为(如争斗、暴虐、放纵)得到收敛或停止。
  2. 约束与禁止: 指施加外力进行管束、制止,使其不再发生。

    • 侧重于外部力量的干预或规则的制定,以达到停止某种行为的目的。

二、用法与语境

三、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对“戒戢”的解释包含:“警戒而收敛之。” 并引用《三国志》作为书证 。
    • 书证来源: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曹操 《步战令》:“临战,兵弩不可离阵。离阵,伍长什长不举发,与同罪。无将军令,妄行阵间者斩。…此令既颁,士卒皆戒戢。”
    • 释义链接参考(需确认最新在线版): 汉语大词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 (通常需订阅或查阅纸质/电子版)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 虽未直接收录“戒戢”词条,但分别对“戒”和“戢”有详细解释,其组合义符合上述核心释义。
    • “戒”有“警戒”、“防备”、“戒除”等义。
    • “戢”有“收敛”、“止息”、“藏”等义。
    • 来源参考: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文献用例(增强权威性):
    • 《明史》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崔景荣传》: “(崔景荣)在边三年,戒戢将士毋得生事。”
      • 释义: 崔景荣在边疆任职三年,告诫约束将士不得惹是生非。
      • 文献来源链接参考(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明史》卷二百五十六
    •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操《步战令》(见《汉语大词典》书证): 此令颁布后,“士卒皆戒戢”。

“戒戢”是一个具有训诫、约束意味的古汉语复合词,核心含义是通过警戒(自我或外部)使行为、情绪或事态得以收敛、停止或受到禁止。它常用于描述对武力冲突、不良行为或放纵情绪的制止与管束,多见于历史文献和政令之中。其词义由“戒”(防备、禁止)和“戢”(收敛、止息)共同构成,体现了内外兼施的约束力量。

网络扩展解释

“戒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警戒禁止
    该释义多见于历史文献,如《明史》中多次出现。例如:

    • 《明史·列女传二·孙烈女》提到“使戒戢之”,意为通过警示约束行为。
    • 《明史·外国传八·鞑靼》中“帝谕使戒戢之”,指通过告诫禁止某些越界行为。
  2. 戒除傲慢,保持谦逊
    根据成语释义,“戒戢”由“戒”(戒除、警惕)和“戢”(收敛、谨慎)组成,强调戒除傲慢怠慢的态度,保持谦虚恭敬。


二、用法与示例


三、字义解析


四、总结

“戒戢”既可指外在的警戒与禁止(历史用法),也可指内在的自我约束与谦逊(成语含义)。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明史》原文或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半腰薄身襃言弁目鼻炎成谋传神出题大知东郊对勘楯矛二二虎虎讹意感洞公力花草会归毁害俭年金兰之友镌秩钜防峻剂狙慝亏替劳徕劳思栎材历朝圣训列祖列宗领夾灵圉楼上妆面值庙筭密和溟岛墨井宁谧怒忿贫乏轻才好施倾诡青胖琼台确切不移茸母蕊榜伤残沈心拾才守逻霜海孰复四照微暧尾巴主义乌头网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