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逻的意思、守逻的详细解释
守逻的解释
警卫,巡逻;执行警卫、巡逻任务的人。《新唐书·杨行密传》:“ 彦 军疲,守逻皆溃去, 行密 入据 扬州 。”《元史·郝经传》:“驛吏棘垣钥户,昼夜守逻。”
词语分解
- 守的解释 守 ǒ 保持,卫护: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 看管:看守。守护。 在一个地方不动: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 逻的解释 逻 (邏) ó 巡察:巡逻。逻吏(巡逻官)。逻骑。逻卒。 遮拦:“蛛蝥结网工遮逻”。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守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用法两方面进行解释:
一、字义解析
- 守:本义为“守卫”、“防守”,引申为“看护”、“遵循”。《说文解字》释为“守官也”,强调职责的持守。
- 逻:指“巡查”、“巡视”,《广雅》注“逻,巡也”,特指有规律的巡视活动。
二、复合词释义
“守逻”为动宾结构复合词,核心含义为:
三、文献用例与语境
该词多见于古代军事、治安场景:
《资治通鉴·唐纪》载:“夜遣将分守逻要害。”
《宋史·兵志》记:“边戍守逻之卒,日给粮饷。”
四、关联词汇
- 逻卒/逻兵:执行巡查任务的士兵。
- 逻骑:骑马巡逻的侦察兵。
- 逻守:同义复合词,强调巡查与守卫并重。
权威参考来源
释义综合依据以下文献: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需说明的是,“守逻”属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学术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守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1. 基本含义
- 核心释义:指警卫、巡逻的行为,或执行这些任务的人员。强调守卫岗位、保护边境或城市安全的责任,常与军事、治安等场景相关。
- 延伸理解:可比喻坚守职责、保持警惕的状态,例如“守逻思维”指遵循逻辑规则(如提到的“不遵守逻辑的同一律”)。
2. 历史与典故
- 起源: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一》,记载齐国边境守卫日夜坚守岗位的故事,体现尽责精神。
- 文献记载:
- 《新唐书·杨行密传》提到“守逻皆溃去”,指巡逻士兵溃散导致城池失守。
- 《元史·郝经传》描述“昼夜守逻”,强调全天候警戒状态。
3. 应用场景
- 古代:多用于军事防御,如城墙巡逻、驿站值守等。
- 现代:可引申至安保、边防等领域,或形容恪守职责的态度(如“守逻岗位”)。
- 特殊用法:哲学或逻辑学中,可指“遵守逻辑规则”(如的模糊对象讨论)。
4. 相关辨析
- 与近义词区别:
- “守卫”:更侧重静态防护,而“守逻”强调动态巡逻。
- “巡逻”:仅为行为描述,而“守逻”包含职责属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新唐书》《元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闇鸟包袱皮北京条约逋户不旋跬阐化冲阸垂帘听决大动作骀宕地级市的确良兜巾端正堕媮翻思凤麟胶怪诡观音柳贵寿骇状殊形华孽回告狡黠既成事实就就疾言楷则灵鉴崚峋李清照隆窟履获码瑙蔑蠓抹灰层年富力强粘滞性匿名书跑驴堑谷怯场仁姑融汇入库僧官十六进制施命十字军东侵束帛加琮顺许驼钮王明君无竞无可奈何五音六律相人偶衔烟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