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解牒的意思、解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解牒的解释

说明解试情况的公文。《宋史·选举志一》:“进士文卷,诸科义卷、帖由,随解牒上之礼部。有篤废疾者不得贡。”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是时, 陈尧佐 为宰相, 韩亿 为枢密院副使,既而解牒出, 尧佐 子 博古 为解元, 亿 子孙四人皆无落者,众议喧然。” 清 邓显鹤 《湖南靖州训导毛府君墓志铭》:“中格者随解牒上之礼部,不中格者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解牒(jiě dié)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代行政文书制度两方面进行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解(jiě)

    本义为分解、剖开(《说文解字》:“解,判也”),引申为解除、解释、发送等义。在行政文书中特指下级向上级呈送的公文,如宋代“解状”即上报文书。

  2. 牒(dié)

    指官方文书或凭证(《汉书》颜师古注:“牒,书也”),古代多用于登记户籍、记录事务的简札,后泛指公文,如“度牒”“讼牒”。

二、复合词释义

“解牒”指古代官府中用于说明事由、呈报事务或解除责任的正式公文。其核心功能包括:

三、文化背景

该词反映了古代行政体系的文书治理特色:“解”强调上行传递与问题疏解,“牒”体现官方记录的权威性。二者结合凸显了通过公文实现责任转移或事务终结的制度设计,属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典型术语。


文献依据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及历代典章制度记载,如《唐六典》《宋史·职官志》对文书类型的分类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解牒”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官方文书,主要用于地方考试(解试)的结果上报。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解牒指说明解试情况的公文,由地方官府将考生信息、试卷等材料汇总后提交至中央礼部。其名称中,“解”指解送,“牒”为古代公文泛称,合指解试相关的官方文件。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宋代科举制度中,解试是地方选拔举人的考试,通过者称为“发解”。解牒需随考生试卷(进士文卷、诸科义卷等)一同呈递礼部,作为后续省试的资格凭证。《宋史·选举志》记载:“进士文卷,诸科义卷、帖由,随解牒上之礼部”,说明其核心作用是规范考生资质审核流程。

  3. 文献例证
    司马光《涑水记闻》提到解牒发放引发的争议案例:宰相陈尧佐之子陈博古获解元,枢密副使韩亿子孙四人皆上榜,引发舆论质疑公平性,侧面反映解牒在科举中的重要性。

  4. 字形与结构

    • 解:本义为分解,引申为发送、解释;
    • 牒:从“片”(木简),指简札类文书(如度牒、通牒)。二字组合凸显其作为传递考试信息的文书性质。

解牒是宋代科举体系中连接地方与中央的关键公文,兼具考生资格认证和考试材料备案功能,反映了古代选官制度的规范性。

别人正在浏览...

拜阙蹦极扁担冰上游戏裨增驳马布帛菽粟不差什么长烟嗔愤犨墙纯緜从性打情卖笑繁诡翻天风雷火炮凤实改命干柴烈火给食乖互孤野猴玃怀情猾稽黄头女真擐甲挥戈呼喝互丧狐死首丘艰季謇謇谔谔京油子机兆蠲息蹶失口吐珠玑来嚼铁落儿蜡烛辽事瓢笙清殊穷寇人烟浩穰戎心僧馆杀衣缩食讪皮讪脸烁亮讨没意思韬颖提纯投谗蜈蚣船香槽相干消导习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