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百身莫赎的意思、百身莫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百身莫赎的解释

亦作“ 百身何赎 ”。谓一身虽百死亦不能补偿。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敬业文》:“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 唐 白居易 《祭崔相公文》:“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莫赎,一梦不还。” 宋 苏轼 《答孔毅夫书》之二:“ 刘器之 乃是铁人,但逝者数子,百身莫赎,奈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三家店词》:“ 上谷 旅店有题壁云:‘一将有餘 魏武帝 ,百身莫赎 楚怀王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百身莫赎是汉语中的经典成语,字面意为“即使自身死一百次也无法抵偿”,深层含义指对逝者(多指敬重或亲近之人)离世的深切悲痛与无法挽回的遗憾。以下从词典释义、典故溯源、用法解析三方面详解:


一、词典释义

  1. 核心语义

    表示对重要之人逝去的极度痛惜,强调生命消逝的不可逆转性。即使愿意牺牲自己百次,也无法换回逝者生命,凸显无力挽回的沉痛感。

    例:挚友猝然离世,纵有百身莫赎之憾,唯余长叹。

  2. 情感色彩

    承载强烈自责与哀恸,多用于表达对师长、至亲或德高望重者的追思,暗含崇敬与愧疚交织的复杂情感。


二、典故溯源

此成语典出《诗经·秦风·黄鸟》。春秋时秦穆公卒,以子车氏三贤(奄息、仲行、针虎)殉葬。时人哀其才德,作《黄鸟》悲叹: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意为:“若可换回三子性命,愿以百人相替。”后凝练为“百身莫赎”,成为悼亡名典。

来源:


三、用法解析

  1. 适用语境

    • 哀悼重要人物:常见于挽联、悼文,如“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朝倾颓,百身莫赎”。
    • 表达深切悔恨:延伸用于对无法弥补之过的自责,如“当年轻忽致祸,今虽百身莫赎”。
  2. 近义辨析

    • 百身何赎:同义,疑问语气强化无奈感。
    • 噬脐莫及:侧重事后懊悔,无“以命相抵”之意。
    • 万死莫辞:强调甘愿担责,情感指向不同。

权威参考

提示:欲查完整释义及古籍用例,可参阅《汉语大词典》纸质版或权威数据库(如中华经典古籍库)。

网络扩展解释

“百身莫赎”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读音

bǎi shēn mò shú()

释义

出处

  1. 《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是成语的早期文化渊源()。
  2. 唐代白居易《祭崔相公文》:“丘园未归,馆舍先捐。百身莫赎,一梦不还。” 成为经典用例()。

用法

例句

  1. 明代袁宏道《去吴七牍》中:“旷官之罪,职百身莫赎矣。”(表达自责)
  2. “那恶人犯下滔天大罪,已是百身莫赎了。”(引申为罪孽深重)

近义词

百身何赎:语义相近,强调“如何能抵偿”的悲痛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诗经》、白居易文集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熬困禀操鼻息勃然变色不折不扣迟暮持颐冲替春税初役灯山點湯复次妇使贯熟规厉贵忙过得硬寒香滑汏还元水假候讲殿家子讦施记録本经制咎谴踞齿峻垝聚砂考论狂獧秘怪慕悦内利逆迹宁野抛声衒俏迁延时日淇溪奇缘奇字荣曜散宕三男两女伤时感事熌灼生鲜税输提心在口脱盲万春微月无所住掀翻消梨晓领席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