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文词语意已尽处。《礼记·学记》“离经辨志” 汉 郑玄 注:“离经,断句絶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骠骑日益贵举》:“按今文‘贵’字句絶,此读‘举’字句絶更有味。”
"句绝"是古代汉语文献标注中的术语,指在句子末尾设置的停顿标记,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符号或空格明确句子的终结位置。该概念最早见于《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的注释,郑玄解"离经"为"断句绝也",即划分文句的停顿处。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句绝"包含双重含义:一是作为标点符号的实体标记,汉代简帛文献中常用钩识符(┗)、墨点或留白表示;二是作为语法概念,指代语义完整的语言单位。宋代学者朱熹在《学校贡举私议》中强调"句绝"对理解经典的重要性,提出"每句终字旁用圈,句绝则用点"的标注规范。
与相近术语"句读"相比,"句绝"更侧重终止功能。《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明确指出:"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这里的"句"即对应"句绝"的语法功能。明清时期《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虚词专著,均以"句绝"作为分析语气词用法的基准参照系。
现代汉语研究中,王力在《汉语语法史》中系统梳理了"句绝"符号的演变,指出其在甲骨文时期已现雏形,至秦汉形成稳定体系,最终发展为现代标点符号中的句号。该术语的历时发展体现了汉语书面语形式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
关于“句绝”的详细解释如下,综合权威来源整理:
基本含义
指文词语意已尽处,即句子或词语的结束位置,常用于表示断句或语义的完结。例如《礼记·学记》中提到的“断句絶也”,即通过句绝划分文意段落。
来源与用法
表达特点
形容文章或言辞简练精辟,无冗余修饰,能精准传达作者意图,常见于文笔优美的诗歌、散文或演讲场景。
现代延伸
在语言学中,可指语义的自然停顿或逻辑终止,与标点符号作用类似,但更强调文意完整性。
提示:若需了解“绝”的独立含义(如断绝、绝技等),可参考其他权威词典。
案察鳌抃白粥宝钏鼻韵母不当布料不知所错草体厕饰超负荷超世之才逞心如意垂翅刁恶东坡七集都廐钝态狗头狗顾意狐袖箭书假途灭虢激凌踞坐跨历赖依老妾料虎须沥胆抽肠吏用泯化耐看逆籍噼呖啪啦平贷贫微秦痔麴钱荣立扫货讪讪捎马声貌声冤释梵霜降水会送饭的缩地天戒挑字眼儿通晚突屼晚荣问答务农无限制小膊骁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