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的意思、听教的详细解释
听教的解释
听受教言。《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肃 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
词语分解
- 听的解释 听 (聽) ī 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任凭,随:听任(坣 )。听凭。听之任之。 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
- 教的解释 教 à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使,令:风能教船走。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姓。 学 教 ā 传授:教课。你教给我做。 学 笔画
网络扩展解释
“听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听受教言”,即虚心接受他人的教导或建议。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
- “听”指用耳朵接受声音,引申为服从、接受;“教”指教导、教诲。组合后强调主动听取并遵从他人的指导。
- 引申意义
- 常用于形容谦逊的态度,如《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鲁肃所言:“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表达因事务繁忙未能及时接受指教的歉意。
二、用法与语境
- 古代文献:多见于古典小说或历史文本,体现尊师重道或上下级间的礼仪。例如《东周列国志》中秦王对范雎说“专意听教”,以示尊重。
- 现代使用: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成语或特定表达中,如“听教从学”。
三、相关延伸
- 近义词:受教、聆教、纳谏。
- 反义词:固执、忤逆、刚愎自用。
- 文化内涵: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虚心学习”的推崇,如《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
四、注意事项
该词在现代口语中较为书面化,日常交流中可用“接受指导”“听从建议”等替代。若需引用古典语境,需注意搭配的正式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听教
听教是一个常用的词语,主要指的是倾听他人的教诲、指点。下面将对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听(⼝⼴):指的是倾听、听闻的意思。
教(⼩⽊夕):指的是教导、指点的意思。
来源
《广韵》是一个古代的字典,该词最早出现在其中。《广韵》是唐代沈约编纂的韵书,对当时的字音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繁体
听教的繁体写法为「聽教」。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听教」的写法与现今略有不同,教字的上半部分为「孝」字的上半部分。这种写法强调了倾听并执行教诲的重要性。
例句
1. 听教有益于学习和成长。
2. 学习中要虚心听教,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组词
聆听、听从、倾听、教诲、指点。
近义词
倾听、听闻、聆听。
反义词
不听、忽视、无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