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刀的意思、戒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刀的解释

[Buddhist monk's knife] 僧人所佩带的刀,戒律规定只准割衣物用,不许杀生

详细解释

僧人的佩刀,出行所携用具之一。按戒律只供割切三衣(袈裟)之用,不得用以杀生,故称。 宋 赞宁 《僧史略》卷上:“禪师持澡罐、漉囊、锡杖、戒刀、斧子、针筒,此皆为道具。”《水浒传》第三回:“直教禪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戒刀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宗教文化内涵的特指名词,指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刀具。《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僧人所佩带的月头小刀,供割切三衣(袈裟)之用,不得用以杀生”。其核心特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形制与功能

    戒刀通常为月牙形短刀,长度不超过佛陀规定的手掌宽度(约18厘米)。主要用途是裁剪僧衣布料、修剪指甲或裁纸,属于生活实用工具。佛教典籍《四分律》记载:“比丘应蓄剃发刀、裁衣刀,此二种名为戒刀”,印证其工具属性。

  2. 戒律象征意义

    佛教戒律中明确规定戒刀“不斫截一切生物”,《释氏要览》强调“刀名戒者,谓佩带为警诫,令不犯杀生戒”。其形制短小、无锋刃的设计,体现了佛教不杀生的根本戒律。

  3. 文化演变

    宋代以后,戒刀逐渐成为僧人身份标识。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武松使用的“镔铁戒刀”虽为艺术夸张,但反映了民间对僧侣佩刀的文化认知。现代汉传佛教中,戒刀多作为宗教仪式法器使用。

  4. 词源考据

    “戒”字在汉语中本义为“警醒防非”,《说文解字》释作“持戈以戒备”。复合词“戒刀”最早见于唐代义净法师《南海寄归传》,符合佛教术语通过梵汉结合产生新义的构词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戒刀是佛教僧侣的重要用具,兼具实用功能与宗教象征意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戒刀是僧侣随身携带的刀具,属于佛教比丘的“十八物”之一。其名称源于戒律规范,仅允许用于特定生活用途,不得用于杀生。

二、用途与功能

  1. 日常生活
    • 剪裁衣物、剃发、修剪指甲、处理果食等。
    • 据《行事钞》记载,具体用途包括割皮、破疮、裁衣、净果等六类。
  2. 宗教规范
    • 佛教戒律严格规定戒刀不可杀生,甚至误伤蚂蚁亦属破戒。

三、形制与材质

四、宗教象征

戒刀不仅是工具,更象征“断除一切恶念”。《大宋僧史略》指出其精神意义超越实用功能,代表僧人对戒律的持守。

五、文学作品的演绎

在《水浒传》中,武松、鲁智深等角色将戒刀作为兵器使用,但此属艺术加工。历史上戒刀仅为生活用具,与战斗无关。


说明:戒刀的实际用途与文学形象存在差异,需结合佛教戒律与历史记载理解其本质。

别人正在浏览...

百朋爆发力边粟猜嫉彩礼成配餈巴村舍大客丹鸡单子叶植物刀柄导首调练楯纷反潜机改日更楼管饱光亮挂孝圭窦孤云何事画地成图黄箓斋惛瞀忽亲胡食艰阨将领叫更僥欢浄饭王进化论军来将敌,水来土堰傫如丧狗灵字逻弋路食梅生猕猴池末冬批抹泼天大祸千里骨千生穹阊攘挠仁兽柔竿三种沈郎钱士氓十清九浊黍餹庭午洿泥乌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