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沈郎钱的意思、沈郎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沈郎钱的解释

(1).钱币名。 晋 沉充 所铸。《晋书·食货志》:“ 吴兴 沉充 又铸小钱,谓之 沉郎 钱。” 唐 韩翃 《送金华王明府》诗:“家贫 陶令 酒,月俸 沉郎 钱。” 清 金农 《复至武昌将还钱塘留别许士谔》诗之一:“一掌好风吹暖烟,乞来不费 沉郎 钱。”

(2).指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 沉充 所制之钱,故称。俗亦称榆钱。 唐 王建 《故梁园公主池亭》诗:“素柰花开 西子 面,緑榆枝散 沉郎 钱。” 唐 李商隐 《江东》诗:“今日春光太飘荡, 谢 家轻絮 沉郎 钱。” 宋 张炎 《忆旧游》词:“淡风暗收榆荚,吹下 沉郎 钱。” 清 王丹林 《寒食》诗:“香薺乱堆 梁苑 雪,緑榆小铸 沉郎 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沈郎钱,汉语词典释义如下:

沈郎钱(shěn láng qián)

释义:

指东晋沈充铸造的一种轻薄小钱,后成为古代钱币的代称,亦用于比喻轻小之物(如榆荚)。


详细解析

  1. 历史典故

    沈郎钱得名于东晋吴兴人沈充(字士居)。据《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元帝时期(317-322年),沈充因朝廷财政匮乏,私铸小钱流通于吴兴地区。此钱形制薄小,重量不足标准五铢钱的一半,故称“沈郎钱”。

  2. 形制特征

    钱体轻小,直径约1.8厘米,重约1克,钱文为“五朱”或“五金”,材质多为青铜。因工艺粗劣、易仿造,导致民间盗铸成风,加剧了东晋货币体系的混乱。

  3. 文学意象

    唐代诗人常以“沈郎钱”比喻轻小之物,如李商隐《无题》中“今日春光太飘荡,榆荚相催叠叠钱”,即以榆荚类比沈郎钱的轻薄;韩愈《晚春》亦用“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暗喻此钱。

  4. 后世影响

    该钱币成为研究东晋货币史的重要实物,反映了乱世中地方私铸货币的现象。其名称亦被收入《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定义为“轻薄钱币或微小事物”的代称。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沈郎钱”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典故词语,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本义:晋代钱币名称

  1. 铸造背景
    由东晋吴兴人沈充(字士居)铸造于公元318-324年间。当时东晋经济混乱,沈充为缓解流通货币不足,铸造了一种轻薄小钱,被称为“沈郎钱”。

  2. 钱币特征

    • 钱文为“五朱”二字横读(因省去金字旁),俗称“小五朱”
    • 重量极轻:仅约1-1.15克,直径1.9厘米
    • 形制特点:穿孔较大,内外廓不明显,形似榆荚

二、引申义:榆荚的别称

因榆树未长叶时,枝条间先结出圆片状榆荚,形似沈充所铸钱币,故在唐诗中常用作榆钱的代称。例如:

三、历史影响

  1. 经济层面
    作为东晋民间流通货币,虽缓解了钱荒,但因质地轻薄加速了通货膨胀。
  2. 文化层面
    成为文学创作中的经典意象,既指代寒士清贫(如韩翃“月俸沈郎钱”),也用于描绘春景(如榆钱满枝)。

别人正在浏览...

邦懋半工半读备诫悲思岑岩嗔咽叱咄川奠黜除出妻灯筒电改调身法力无边分刌府命赶不上趟,赶不上趟儿革委会功过状瑰怪诡托果真果直姑太太衡汉阛闬夹寨夫人家支揭盖子敬告精细开堂魁伉捞稻草龙轜冒绷毛路米黄色明悊谬越泡菜凭妖青袍御史荣荷神仙会社雨释子双瞳剪水书格熟识嘶嗄司闸工讨分晓桃花笺纸望履无验遐览衔勒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