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冬的意思、末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冬的解释

冬末。《后汉书·皇甫嵩传》:“今将军受鉞於暮春,收功於末冬。”《宋书·刘勔传》:“ 琰 婴城固守,自始春至於末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末冬是汉语中表示季节时令的复合词,由"末"和"冬"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末"作为方位词使用时,指"尽头、最后的部分",与表示季节的"冬"组合后,特指冬季的最后阶段,对应农历十二月或公历2月初至3月初的时段。这一释义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季冬"的定义相呼应,都指向冬季的尾声。

在历法系统中,末冬与二十四节气存在对应关系。中国气象局官网资料显示,这个时段通常涵盖立春(2月3-5日)至雨水(2月18-20日)两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达315°,气候特征表现为"东风解冻、蛰虫始振",但北方地区仍可能维持低温状态。汉典网(www.zdic.net)的古籍引证中,《后汉书·陈宠传》"末冬时令"的表述,佐证了该词在古代历法文献中的使用传统。

从物候学角度,末冬承载着季节过渡的典型特征。中央气象台观测数据显示,此期间我国多数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5℃区间,积雪消融速度加快,早春植物如梅花、迎春花开始萌芽,但霜冻天气仍频繁出现。这种气候的双重性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被描述为"阴阳相薄,物候将新"的特殊阶段。

网络扩展解释

“末冬”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末冬(拼音:mò dōng)指冬季即将结束、春天即将来临的时期,即“冬末”。该词由“末”(接近尾声)和“冬”(冬季)组成,形象地描绘了季节交替的情景。

二、使用场景

  1. 季节描述:多用于文学或口语中,表达冬季尾声的寒冷与春日的临近。例如:“自始春至于末冬”(《宋书·刘勔传》),形容时间跨度从初春延续到冬末。
  2. 引申意义:可比喻事物处于转变阶段,暗含希望与新生的意味。

三、古籍出处

四、相关表达

在口语或现代文学中,类似表述如“秋末冬初”也常见,但“末冬”更强调冬季本身的尾声。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宋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案记把拦壁报宾婚不教之教参一测计陈惊座尘嚣称心穿文凿句呲呲的笔顶冒都监讹错尔日房下饭银发音丰骨耕凿勾绞归附古谚黑狗忽而甲盾践伐嗟来食急缚近代敬语髻丫惧悚阬穽愧窘罗钳吉网梦兰切变轻纤却流散声山高水低圣帝时物鼠耳术略松风操琐琐蒲桃陶洗提腋土会亡国之社往时王祥卧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玩阅无风起浪遐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