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留调拨。 宋 叶适 《应诏条奏六事》:“又有特养之大者,御前之军,屯驻四处,铸兵买马,截拨纲运,貲力竭矣。”
“截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可归纳如下:
“截拨”指截留并调拨,即中途拦截物资或资源后进行重新分配。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描述官方对物资的管控行为。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出“截拨”有强行夺取财物或权力的引申义,可能源于对“截留调拨”行为的负面解读,但此用法未见于主流词典。
建议参考权威词典(如、6)获取标准释义,其他扩展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
截拨(jié bō)是一个动词,表示切断、切割或分割。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戈”(gē)部,右边是“刀”(dāo)部。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它的总笔画数是14画。
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明确,它是由截和拨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截意指切断或把物体分成两半,拨指用刀、剑等切割或劈开。因此,截拨的意思便是使用刀或其他锋利的物体来切断或分割。
在繁体汉字中,截拨保持了基本的形态和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代汉字中,截和拨的字形可能和现代稍有不同。例如,在金文中,截的“戈”部字形更接近实际的戈对象,而拨的“刀”部字形可能并不像现代的刀的形状。
1. 他用刀截拨植物的枝条。
2. 她熟练地截拨了鱼。
截剪、拨弄、分拨。
截断、割裂、分割。
连结、合并、接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