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退狼狈的意思、进退狼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退狼狈的解释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三国志·蜀志·马超传》:“ 阜敍 起於 卤城 , 超 出攻之不能下; 宽 衢 闭 冀城 门, 超 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 汉中 依 张鲁 。”《晋书·吕光载记》:“ 晃 穆 未平, 康寧 復至,进退狼狈,势必大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进退狼狈”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既无法前进又难以后退,处境窘迫而尴尬。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隗嚣传》:“进退狼狈,乃奔西城。”其中“狼狈”原指两种外形相似的动物,传说狼前腿长、狈后腿长,需互相依附才能行动,后引申为因配合不当而陷入窘境的状态。

从构词角度看:

  1. 进退:本义指前进与后退的动作,引申为行为举止或处事的抉择。
  2. 狼狈:在古汉语中,“狼”与“狈”常被并提,如《酉阳杂俎》记载“狈无目,附狼而行”,后演变为形容人困顿失据的样貌。

成语的现代用法多用于文学或政论语境,例如《三国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北伐时“粮尽退军,进退狼狈”,即强调客观条件限制下的决策困境。在语法上可作谓语或定语,如“面对突发危机,他显得进退狼狈”。

该成语的语义核心在于强调客观环境与主观能力的矛盾,与“骑虎难下”“进退维谷”等词近义,但更突出因准备不足或外力压迫导致的被动局面。引用时可结合具体案例,如《资治通鉴》中唐肃宗平叛时“军资未备,进退狼狈”,增强表述的历史厚重感。

网络扩展解释

“进退狼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jìn tuì láng bèi,其核心含义是形容处境困难、陷入两难境地,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显得窘迫不堪。

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在困境中无法顺利行动,既不能前进也无法后退,常用来比喻策略失误或形势逼迫导致的尴尬局面。

  2. 出处与用法
    源自《三国志·蜀志·马超传》,描述马超攻打城池失败后的窘境:“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后来《晋书·吕光载记》中也有类似用法:“晃穆未平,康宁复至,进退狼狈,势必大危。”。

  3. 构成与象征

    • 进/退:象征行动的两个方向;
    • 狼/狈:传说中两种相依的兽类(狈前腿短,需依附狼行动),引申为“困境”和“窘迫”的意象。
      成语通过动物特性强化了“受制于环境、无法自主”的处境。
  4. 示例场景
    例如:面对突发变故,若缺乏应对预案,可能导致“进退狼狈”,既无法解决问题,又难以抽身而退。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策略性失误或复杂局面下的被动状态,建议结合上下文语境使用,如文学创作或历史分析中。如需更多典故细节,可参考《三国志》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白陶包公霸桥别产别仪布素采擢唱唤诚善齝草偢采串道鉏民黨齡登科録第三产业低物恶习敷闻更好乖差光盒鬼号归还海中捞月红炉点雪挥犀火线简板对简劳翦纸招魂郊端椒眼警巡院及属蠲逋揩鼓凉幽幽两阵连畛丽名流溺忘反録録猛政密茫茫明王密网仆质请郡三征商祭守茔户暑溼提案土洋并举王居士无疾而终五题现刻仙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