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斥责。《清史稿·食货志一》:“而 咸同 间, 嵩龄 、 德奎 、 刘有铭 、 铁祺 先后疏陈开放,均严旨詰斥。”
“诘斥”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严厉责问并驳斥”。从构词法分析,“诘”指追问、责难,如《说文解字》释“诘”为“问也”,强调对事理的深究;“斥”则表否定与驱逐,如《玉篇》载“斥,退也”,引申为对错误言行的批驳。两字组合后,词义叠加,多用于正式语境中表达对不当行为的强烈否定。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可见用例,例如《资治通鉴》记载的“廷诘斥其悖礼之状”,即指在朝堂上公开质疑并驳斥违背礼制的行为,体现出权威性与庄重感。现代汉语中,“诘斥”常用于学术批评或公文表述,如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开谴责(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或官方声明中对谬论的逐条批驳(参考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诘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jié chì,意为斥责,常见于书面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二字组合后,表示通过严厉追问或直接批评来表达责备。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语源,可参考《清史稿》等历史文献或权威词典。
班扬薄域蔽隐采种侧辞艳曲常好道産后热扯鼓夺旗骋节冲逊辍业存覆村鸟彫侈调赴嵽嵲东家夫子二条讽告丰夥傅重隔板拱极汉剧呵婆婆蝗孽诲盗魂魂饯觞静流絶技腊尽春回阆风烈山氏丽淫孟乐密发屏风九迭品头论足穷岫齐辔驱虏去天尺五染户荣章容众扇诱省昏沈秀识义水埶司分丝竹筦弦缇袭偷闲投杼托性外后日相尤小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