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另册的意思、另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另册的解释

[the other register,a Qing Dynasty census book for listing disreputable people] 旧时地方上人口册分为正册和另册,良民记入正册,不是良民记入另册(跟“正册”相对)

详细解释

(1). 清 代用以登记不入流品者的户口册。 毛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前 清 地方造丁口册,有正册、另册二种,好人入正册,匪盗等坏人入另册。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民便拿了这事吓那些从前反对农会的人:‘把他们入另册!’”

(2).比喻置于不重要的地方。《经济日报》1984.10.13:“要使‘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从政策上解决一系列问题,使发展‘第三产业’有‘名’有‘利’。不要让‘第三产业’入另册。要进一步把‘第三产业’放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另册”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另册”是清代户籍管理制度中的术语,指与“正册”相对的户口登记册。良民被记入正册,而“不入流品者”(如匪盗、社会边缘群体)则被记入另册。这种分类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人群的等级划分。

二、历史背景

  1. 户籍管理:清代地方官府在统计人口时,将丁口册分为正、另两册,好人入正册,坏人入另册。
  2. 社会影响: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到,农民运动时期曾用“入另册”威慑反对者,反映其作为社会惩戒手段的延伸意义。

三、引申含义

四、相关对比

五、现代应用

如今“另册”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强调特殊分类或差异化对待,例如招标文件中的“另册”可能指独立成册的预算书(需结合具体领域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参考清代户籍制度文献或毛泽东相关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另册的意思

另册是一个古老的汉字词语,其含义指除了正式册子外另外的册子,即另一本册子。它可以用来表示与正式册子内容相似或相关的另一本书籍或文件。这个词通常用于表示与某个特定主题或内容有关的另一本书或文件。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另册的拆分部首是口(kou)和册(ce),它们分别属于“口”部和“冊”部。另册的笔画数为13画,其中“口”的笔画数为3画,“册”的笔画数为10画。

来源和繁体

另册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儒家文献中,如《论语》、《尚书》等,被用来表示附加的、与正式册子有关的另一本册子。另册的繁体字为「另冊」。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另册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以《康熙字典》中的记载为例,古时的写法是「㞢册」。在这个写法中,「㞢」是口的古代变体,表示“声”的意思,加在册的上方,表示另一本与原册内容相关的册子。

例句

1. 他写了一本关于古代中国历史的另册。 2. 这本小说的精细描写是该系列的另册。

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

组词:另书、另卷、另篇

近义词:副册、附册、其他册子

反义词:正册、原册、主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