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款识的意思、款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款识的解释

(1).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史记·孝武本纪》:“鼎大异於众鼎,文鏤毋款识。” 非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款,刻也。” 司马贞 索隐:“按:识犹表识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一夜,雷电风雨暴作,翼旦山折泉涌,急流中得一古器,篆文款识甚奇。”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古铜器》:“所谓款识,乃分二义:款,谓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识,谓阳字,是挺出者。”另有二说:(1)款在外,识在内。(2)花纹为款,篆刻为识。参阅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八》

(2).在书画上的题名。 清 龚自珍 《观“邃园修禊”卷子同年生徐编修属书卷尾》诗:“一花一石有款识,袖中拓本春烟昏。” 许地山 《银翎底使命》:“但那上头不特地址没有,甚至上下的款识也没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款识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考据

“款识”一词在汉语词典及文物研究领域具有明确释义。《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将其定义为“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后延伸指书画、陶瓷等器物上的题记署名,包含创作者、年代、用途等信息。该词由“款”与“识”组合而成:“款”指器物表面凹陷的铭文(阴文),“识”指凸起的标记(阳文),二者合称体现古代器物题记的工艺特征。

据《辞海》(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考据,“款识”最早见于《史记·孝武本纪》对青铜器铭文的记载,汉代以后扩展至书画题跋。宋代金石学家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明确区分“款”为作者署名,“识”为器物说明,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依据。

现代文物鉴定领域(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2018年)进一步细化其分类:

  1. 纪年款:标注制作年代(如“大明宣德年制”);
  2. 堂名款:标记所有者或作坊名号(如“慎德堂制”);
  3. 吉语款:镌刻吉祥语句(如“长命富贵”);
  4. 纹饰款:与图案结合的隐含标识。

该词读音存在历时性变化,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2021年修订),“识”在此词中统读为zhì,与“标记”古义相合。当代学术界对“款识”涵盖范围尚有争议,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期刊2023年刊文指出,部分简帛文献题记亦可纳入广义款识研究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款识”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领域有所差异,主要涉及古代器物文字和书画题名两个方面。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古代器物上的文字
    指古代钟鼎彝器(如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用于记录器物用途、制作时间或所有者信息。这一解释源自《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款,刻也;识,记也。”。

  2. 书画、书信的题名或落款
    在书画作品或书信中,“款识”指作者署名、创作时间、地点等内容。例如宋代书画作品开始出现细楷题款,苏轼等文人则发展出多行跋语形式。


二、具体释义的三种说法

关于“款”与“识”的区分,历史上有三种观点(源自《通雅》卷三十三):

  1. 阴文与阳文
    • 款:凹入的阴文字。
    • 识:凸起的阳文字。
  2. 位置差异
    • 款:刻于器物外部。
    • 识:刻于器物内部。
  3. 内容形式
    • 款:花纹装饰。
    • 识:篆刻文字。

三、扩展应用

  1. 印章中的款识
    篆刻艺术中,款识被称为“边款”,指刻于印章侧面或顶端的文字或图案,内容可包括作者、创作时间、印章释文等。例如北魏时期已有印章边款的记载。

  2. 读音说明

    • 主流读音为kuǎn zhì(如《汉典》标注),部分文献中亦读作kuǎn shí(如),但前者更权威。

四、总结

“款识”一词兼具历史器物考证与艺术创作的双重意义,既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字资料,也是书画、篆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历史文献,可参考《通雅》《汉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扳胸迸堦编剧侧商调肠臃缠商称臣纳贡车牙俦类传诵一时醇醲触损词笺淀塞短讯番来复去负韊扶栏趺座该悉拱拜华表篁迳黄牙土颉臯桀竪九邱科威特餽贻来犯敛揪连天烽火陵持俪影论集霿乱蜜果明本蜜甜莫展一筹扳害跑账配电系统凭肩清江曲侵齧气压表渠弭鋭骑扇荡素水谈访挺质突发性推土机无隄诬栽瑕点笑戮霞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