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亢凄清。《楚辞·招魂》:“宫庭震惊,发激楚些。”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章八元》:“少喜为诗,尝於邮亭偶题数语,盖激楚之音也。” 清 顾炎武 《赋得江介多悲风》:“哀音生地籟,激楚入天风。”
(2).激愤悲痛。《明史·张居正传》:“事闻, 时行 等与六卿大臣合疏,请少缓之;刑部尚书 潘季驯 疏尤激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侯》:“既闻 细侯 已嫁,心甚激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然此特后儒之言,实则激楚之言,奔放之词。”
(3).曲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鄢 郢 繽纷,《激楚》、《结风》。”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激楚》,歌曲也。” 唐 独孤及 《东平蓬莱驿置酒留宴》诗:“ 齐 童如花解 郢 曲,起舞《激楚》歌《採莲》。” 元 张宪 《白苧舞词》:“轻云冉冉白胜雪,《激楚》一曲回风高。”
激楚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指向的古典词汇,其内涵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一、作为古代乐舞名称
“激楚”原指战国时期楚国宫廷的乐曲及舞蹈形式,其音乐节奏急促、情感激越,具有鲜明的楚地文化特征。《楚辞·招魂》载:“竽瑟狂会,搷鸣鼓些;宫庭震惊,发《激楚》些”,描述其演奏时乐器齐鸣、震撼宫廷的场景。东汉王逸注《楚辞》时称其“清声急奏”,印证了该乐曲高亢激昂的艺术风格。
二、作为形容词描述状态
在文学语境中,“激楚”引申为对情绪或声音的生动描摹。如《汉书·外戚传》用“为赋以伤悼夫人,其辞曰: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惴激楚而哀兮”表达悲痛激切之情。唐代李善注《文选》时亦以“激楚,声音清切也”释其声韵特征。
该词的双重含义均植根于古代文献系统,其词义演变轨迹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体文化事象到抽象情感表达的语义拓展规律。
“激楚”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形容声音高亢凄清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指声音或音乐风格激昂而带有悲凉感。例如《楚辞·招魂》中“宫庭震惊,发激楚些”,形容乐曲的感染力极强。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也以“激楚之音”描述诗歌的情感基调。
表达激愤悲痛的情绪
强调情绪上的激烈与痛苦。如《明史·张居正传》记载潘季驯的奏疏“疏尤激楚”,指言辞充满激愤;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细侯》用“心甚激楚”刻画人物内心的悲痛。
古代曲名
作为特定乐曲名称,见于《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中的记载:“《激楚》《结风》”,属于楚地音乐类型。
补充说明:
班荆道旧邠国蔽鄣不入耳丛葬大戒地地道道梵阁恭节冠弁广播电台故公鬼盖谷魅股掌之上禾本科鹤楚宦辙户册姣服嘉至辑刻襟契劲壮揽搭浪迹天下燎祡鲤肠冽清另行岭嶂临祭流杂丽颜楼阁亭台吕氏春秋卖傲漠不相关末梢头泥缄藕断丝长偏轨葡萄牙青霞意穷贱齤然群艺三首国社仓十际水晶顶说言松花江大子退恕拖车微道舞动鹜没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