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鸭潜没水中。《庄子·达生》“没人” 晋 郭象 注:“没人,谓能鶩没於水底。” 成玄英 疏:“犹如鸭鸟没水。”《新唐书·高仁厚传》:“ 仁厚 遣人鶩没凿舟,皆沉。”
“鹜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析:
“鹜没”指如鸭子般潜没于水中,形容人或物以类似鸭子的姿态潜入水底。该词由“鹜”(鸭子)和“没”(沉没)组合而成,强调动作的迅捷与自然。
《庄子·达生》中的引用
晋代郭象注解“没人”时提到:“没人,谓能鹜没於水底。”,唐代成玄英进一步解释为“犹如鸭鸟没水”,将“鹜没”与鸭子的潜水特性直接关联。
历史用例
《新唐书·高仁厚传》记载:“仁厚遣人鹜没凿舟,皆沉。”,描述士兵像鸭子一样潜入水中破坏敌船的场景,凸显该词的实际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比喻或描述功能。
《鹜没》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动作迅速、突然消失或隐匿不见。它形象地比喻行动迅速到了极点,迈不及预测、捉摸。
《鹜没》的拆分部首为鸟字旁(鹿字旁,鸟)和殳字旁(殳,戈、戋)。
《鹜没》的笔画数为15画。
《鹜没》最早出现在明代朱权的《清异录》中,原文为:“不但急如飛箭,遽如飛鳥,鹜沒徐行。”后来逐渐演变为成语,形容行动非常迅速。
《鹜没》的繁体字为「鶩沒」。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鹜字的有多种写法。例如,有古籀文的写法为「鳶沒」,也有篆字的写法为「鹜湼」。
1. 他身形一晃,鹜没在茫茫人海之中。
2. 飞行员利用夜色鹜没敌人的视线。
1. 鹜速:形容行动快捷、迅速。
2. 鹜影:指行动迅速、形迹消失。
3. 快如鹜影:形容行动非常迅速,像鹜鸟一样迅速消失。
1. 飞起:形容忽然离开、消失。
2. 迅逝:形容行动极快、瞬间消失。
3. 转瞬:形容时间极短、瞬间逝去。
1. 缓慢:形容行动迟缓、慢悠悠。
2. 显露:形容行动暴露、显而易见。
3. 露馅:形容隐匿不住、暴露自己的秘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