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要冲,重地。 宋 陈师道 《徐州学记》:“ 徐 地东近 齐 鲁 ,北属 赵 魏 ,南引 江 淮 ,西通 梁 宋 ,四衝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
“亢颈”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亢颈(拼音:kàng jǐng)意为比喻要冲、重地,多用于描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例如宋代陈师道在《徐州学记》中提到徐州是“南北之亢颈”,强调其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
地理意义
指某地处于多方向交汇的核心位置,如徐州“东近齐鲁,北属赵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凸显其战略价值。
延伸争议
部分资料(如查字典)提到“亢颈”也可形容人因情绪激动导致“颈项紧绷”的状态,但这一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词典,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徐州学记》原文或权威历史地理文献。
亢颈(kàng jǐng)是一个汉字词语,一般用于描述人或动物因愤怒、紧张或不安而颈部紧绷、抬高或僵硬的状态。
亢颈的部首为“亠”和“页”,它的总笔画数为13。
亢颈的来源可能与人或动物在愤怒或紧张状态下,颈椎受到肌肉紧绷的影响有关。这个词的繁体形式为「亢頸」。
在古代,亢颈的汉字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在汉代字典《说文解字》中,亢颈的写法为「抗頸」。这反映了对头部举起或僵硬的意象。
他愤怒地亢颈着,不停地大声喊叫。
狮子的亢颈动作,展示了它的威武与威严。
亢奋、亢忙、亢旱、颈椎、颈项等。
颈杼、颈梗、颈直等。
颈部松弛、颈软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