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宋 李觏 《强兵策八》:“日不为暑,风不为寒,渴不暇饮,飢不暇食,孳孳焉从於王事者,赏使之然也。”
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饥,通“ 飢 ”。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太平广记》卷八引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
“饥不暇食”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jī bù xiá sh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字面指“肚子饿了也顾不上吃饭”,比喻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无暇顾及基本生活需求。
(综合来源:、、)
延伸内涵
强调专注和投入,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常用于形容工作、学习或处理紧急事务时的状态。
文献来源
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阴长生》:“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后被《太平广记》引用(卷八),并见于宋代李觏《强兵策八》等文献、。
用法示例
结构特点
成语为紧缩式结构,属中性色彩,古代沿用至今()。
字形与通假
“饥”通“飢”,属异体字,现代通用“饥”(、)。
语法功能
可作谓语或定语,如“他饥不暇食地处理公务”(、)。
“饥不暇食”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意思是因为饥饿而吃得非常匆忙,连续吃不停。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故事中有一个名叫方腊的贼寇,害怕被捉住后受到饥饿的折磨,所以他在作案之前会先吃个饱,就连抢到财物后也连吃带抢。后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因为饥饿而吃得非常急促。
这个成语的繁体字是「饑不暇食」。
在古时候,「饥」的写法有时会用「飢」代替,「食」的写法也有「飠」代替。
以下是一些使用这个成语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这个成语相关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