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掌规谏、劝诫。《文选·张华<女史箴>》:“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李善 注引 毛萇 《诗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女史不记其过,其罪杀。”《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復礼克己。风人司箴,敬貽君子。”《旧唐书·李义府传》:“勉之又勉,光兹守器。下臣司箴,敢告近侍。”
“司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司箴”指职掌规谏、劝诫的职责,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特定官职或职能。例如《文选·张华<女史箴>》提到“女史司箴,敢告庶姬”,表明女史官负责对后宫妃嫔进行规劝。
该词现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职官制度、文体发展或引用典籍时仍可能涉及。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查阅《文选》《晋书》等古籍。
《司箴》是一个汉字,代表着“审定判决”的意思。
《司箴》分为两个部首,左边是“司”部首,右边是“箴”部首。
它总共由17个笔画组成,其中“司”部首有5个笔画,“箴”部首有12个笔画。
《司箴》的源自于古代的文献,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岳麓》:“司箴举尔,言犹且替。”在古代,司箴是指负责审判司法的人员。
《司箴》的繁体字为「司箴」。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司箴的写法稍有不同。例如,司字的写法常使用「令」字在上方,箴字的写法常使用「竹」字在中间。
1. 他被指派为这起案件的司箴,在法庭上做出了公正的判决。
2. 作为一名司箴,他的职责是审理并做出公正的判决。
1. 司法:指与司箴相关的法律和法律程序。
2. 司法系统:指负责司箴工作的整体机构。
审判、判决、断案
被告、被告人、犯罪者
【别人正在浏览】